第35章 提前为儒家注入大一统思想
    张道陵一番研读之下,在其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可为修仙法门的著作典籍。    三天的时间。    他也只是刚刚确定下来密库一层贮藏的大多数,还有一部分没有确定。    “其中可否有适宜大秦士卒修行的法门?”    “有。”    张道陵探手一指书案上泾渭分明的其中一堆,“这些都是贫道从兵家著作中找寻而出的修仙法门。”    “兵家之道乃是战场之道,最适战场杀伐士卒所修行。”    嬴政取过一卷,翻阅一番。    “修仙之法,乃是大秦重中之重,万不可马虎。”    “所有著作法门须再三确认,才可分发。”    “张道陵,从中选出一卷适宜所有士卒的修仙功法,确定下来呈于朕。”    “喏。”    待到张道陵离去。    嬴政才将目光放到了一旁的扶苏与胡亥身上。    “胡亥。”    “儿臣在。”    “朕欲建立一座大秦学院,收拢天下大才于其中,行教育天下百姓之事,同时为大秦创造更多的修仙之法,你可愿为院主。”    【院主?】    胡亥眼神一愣。    心神念动间,胡亥便想明白了其中原因。    扶苏倚靠两界穿梭门将大秦带向了另一个方向,并且给予了一个无比光明的未来。    仅凭这一点,扶苏的太子之位便是不可撼动。    而他则是因为张道陵以及这段时间的变化才在一众公子中脱颖而出。    【大秦学院院主?这倒是个好位置啊!】    【将来既没有与大哥争权夺利的必要,那当个院主也挺好的!】    【而且我要是当上这个院主了,以后召唤出来的华夏人才也就有了出处和解释。】    【要是万一从系统里面召唤出来孔子老子这样的至圣之才,也可以留在学院当老师啊!】    只一瞬。    胡亥便理清了自己成为院主之后的好处。    深深细想之下,胡亥越发觉得这个位置适合自己。    不仅在朝堂之上与世无争。    而且未来必将成为大秦绝对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核心。    胡亥当即作揖,“回禀父皇,儿臣愿为大秦院主!”    “好。”    嬴政点头,视线一转,落到扶苏身上。    “前几日儒家颜路前来咸阳,联系过你吧!”    “回禀父皇,确有此事。”    扶苏面对嬴政的询问,神色丝毫不慌,不急不忙道:“颜路所言,欲想从儿臣这里寻找一个儒家的出路。”    “出路?儒家唯一的出路就是放弃分封,归顺大秦,以科举为官。”    嬴政淡淡道。    大秦虽有大儒,却也不受重用。    大儒淳于越曾言,既然寻不到大秦未来,便效仿周朝制度,分封大秦宗室。    此言一出,嬴政直接让其回家自省。    至今未出家门。    如此言论自然不止有淳于越一人,而是整个儒家都奉行分封。    之前的扶苏也是深受其毒害,欲行分封天下。    胡亥偷瞄了一眼扶苏,眸底轻笑。    【虽说儒家大多为墙头草,风吹即倒。】    【但眼下的儒家倒也算不上,不过就是方向错了而已。】    想到这里,胡亥作揖谨言。    “父皇,儿臣有一法可帮助太子治理儒家。”    嬴政与扶苏齐齐看向胡亥,“说说看。”    “儿臣先前曾阅览过一册名为《公羊春秋》,此书乃是《春秋》的注释解析。”    “此书乃是儒家孔子的亲传弟子子夏的弟子公羊高所著,为儒家经典著作。”    “书中曾言天下大一统乃是顺应天意。”    “既然《春秋》是儒家必读之书,那何不以此为根,改变整个儒家。”    扶苏眼中精芒一闪。    脑海中顿时回忆起自己对于《公羊春秋》的记忆。    随着回想的加深,扶苏的脸上也是显出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意。    【没想到儒家居然还有这样的著作。】    【若是以此理论为根基的话,那儒家真的就要重塑新生,纳入大秦了。】    “哦……是吗?”    嬴政转头吩咐道:“赵高,取此书前来,同时传召李斯前来。”    “喏。”    赵高躬身一礼,随而缓缓退出章台宫。    片刻。    赵高与李斯一同前来。    “臣参见陛下。”    嬴政取过赵高双手呈上的《公羊春秋》,随口道了句,“起身。”    而后,翻阅着自己的手中的帛书。    “李斯,你为荀子弟子,可曾读过儒家经典《公羊春秋》?”    李斯微微一怔。    虽然不明白嬴政为何问起这个问题,但还是坦诚回道。    “读过。”    “这本书中提到过天下一统,不知你可否知晓。”    话音刚落。    李斯神色一变,眼眸中泛出一抹诧异。    看看站立在嬴政身侧的扶苏与胡亥两位公子,李斯对于嬴政突然的传召也隐隐明白了其中大概。    “陛下欲以此书改变整个儒家?”    嬴政将手中帛书,随手递给扶苏,“此法如何?”    李斯作揖礼道:“臣以为可行。”    “儒家思变,眼下大秦之内,儒家若是想要继续传承下去,势必要开始发生改变。”    “而《公羊春秋》作为儒家经典,自然也作为变革的一个方向。”    “只需有一儒家之人站出来,宣传此书其意,想来不需多久,儒家便可尽数改变。”    扶苏与胡亥对视一眼。    虽然李斯并未指出那人具体是谁。    但在场诸位心中早已心若明镜。    除了李斯的老师—荀子。    天下何人还有如此分量,可号令儒家。    【啧啧啧,真是没想到。】    【董仲舒的大一统理念竟然要由荀子提出了,真是有意思。】    【就是不知道将来董仲舒出世之后,会不会和荀子坐而论道啊!】    想着想着,胡亥又一次想到了召唤系统上面。    他原本还以为一天一次的召唤次数已经算是很好了。    结果现在看来,这个系统完全就是要靠时间去打熬。    只要时间一长,手中的召唤次数多了,自然想召唤谁,就能召唤谁。    可眼下。    就凭他手中的这三十多次三级召唤和三次二级召唤。    估计也召唤不出来什么有名的存在。路槿瑜的大秦:我为儿子定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