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殿下,您身上的肉肉跑黄河去了
    银川左黄河右贺兰,山川胜行。    但是黄河一旦没治理好,就是水患横生,现在银川的盐碱地和滩涂,基本上都是黄河水患带来的。    所以,朱梓在沈家农具到来的第二天,就让朱少安带着衙役跟他跑了了一天的黄河沿岸,考察地形绘制地图。    “殿下,其实您不用亲自来的,下官就可以将沿河地图绘制出来。”    朱少安放下毛笔,甩了甩发酸的手腕,无奈地建议着。    实在是朱梓提的要求太多了,简单的地形图,被他画到手酸了。    而朱梓却没有理会朱少安的建议,抽出刚刚画好的地图,吹了吹让墨迹干得更快点。    看着熟悉的比例尺,等高线,示例图,朱梓很满意朱少安的绘画技艺,耐心地解释了一下。    “你懂什么,本王让你画的这地图,比你想画的那种地图要好百倍,也方便百倍。    你看看,有了等高线,是不是就能将河岸各处的高度尽收眼底了?有了比例尺是不是普通百姓都能看懂简单地图了?”    朱少安看了看自己刚刚画的地图,确实比之前的地图简单明了,但他有几分担心。    “可是殿下,这图要是被敌人得到了,不也能轻松看懂了。”    “只要将地图收好就没事了,有史以来地图都是重要机密,你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额~下官知错。”    其实朱梓并不在意这些沿河地图,他只是添加了少量自己的想法,高深的绘图技巧他也不会,这样的地图在他看来价值不高。    黄河银川段足有160里长,距离朱梓的银川县城最近的地方也有49里,看似洪水对银川影响不大,而老朱定下这里立县,也是考虑了洪水问题。    但朱梓可不敢大意,黄河决堤的事件,在历史上不要太多了。    为了以防万一,他非常耐心地用了十二天时间,将这160里黄河都跑了一遍,找来二十多会简单绘画技能的百姓和府兵,将整个沿岸的地形全部绘制出来。    “呜呜~呜呜~殿下您瘦了也黑了。”    小梅再次见到回谭王府的朱梓,直接哭了出来,只是十二天,朱梓又瘦了五斤,黑了一大圈。    “殿下,以后有事还是让下官代劳吧,您这样子要是陛下看到了,会砍了下官的。”    铁铉也被朱梓现在的样子吓了一跳,差点没认出朱梓来。    “潭王,你这~没必要,要学会用人。”    李希颜也是摇摇头表示反对,同时指点了一句。    “嘿嘿,师父,您看看本王的成果就知道,我这一趟值得跑。”    说着,朱梓当先向王府内走去,朱少安紧紧抱着一个油纸包跟了进去。    来到院子里,朱梓接过油纸包,将里面的图纸铺开,朱少安在他身后将图纸顺序叠好,方便他铺展。    “值~确实值,殿下这趟出去确实值。”    朱梓的地图还没铺展好,李希颜就看出是什么了,连声夸奖。    “确实值,盛庸小子,将这些记下来,说不定哪天你也要用到。”    周德兴看着渐渐展开的水墨黄河,也是点头赞赏,顺便提醒了一下盛庸。    而盛庸也看出了这地上的水墨,就是黄河银川段的大致地形图,赶忙认真观看并记忆了起来。    “师父,我记得您老人家的丹青之术也是天下第一,能不能帮徒儿画一副巨画啊。”    将300多张地图摆放完毕,朱梓凑到李魔头身边非常真诚地笑着请求。    “小滑头,你这是不要脸了啊?连‘徒儿’都用上了啊?”    “嘿嘿~”    朱梓还是那么真诚地笑着,李魔头看了两眼满地的图纸,点点头说道:    “可以吧,想要绘制成一张大图问题不大,不过这段时间你要将《论语》全书背下来。”m.    “没问题,绝对没问题。”    朱梓连连点头,有前身的记忆,背个论语简单。    李希颜问了朱梓几个问题,就让朱梓去背书了,但是朱梓一转身就找到了铁铉。    “铁铉,百姓们都安定好了吧?”    “殿下放心,所有百姓,包括之前的原住民都非常安定。”    铁铉说着,从腰间拿出一本账册,边翻边说道。    “按照殿下的要求,还有沈家送来的种子,9万亩苜蓿已经种植完毕,2万亩枸杞也已经种植,沙棘、沙芦草等沙地植物因为还要不断收集种子,仅仅种植了千亩多点。”    “另外,百姓们已经开始对滩涂开始清淤或者回填。”    朱梓听了只是点点头,不置可否,这一圈黄河沿岸跑下来,他对银川的产业有了新的规划想法。    “铁铉,我交代你绘制的大体地形图画了没?”    “画了,殿下请看。”    铁铉正好将书册翻到末尾,红着脸递给朱梓。    一副非常简略的图纸,就是在两页书册上画了几道横竖线条,加上大小不一的圈圈点点。    对比朱梓画回来的地图,铁铉脚指头就痒到发麻,脸红到发疼,他这画太简单太敷衍了。    “嗯,还行,大小滩涂都画出来了,水道也有。    那么晚上我们规划一下,明天就开始全面治理银川。”    朱梓大体看懂了铁铉的地图,简略,但一目了然。    治理盐碱地最快的办法就是用淡水冲洗,减少土地的含盐量。    正好银川黄河断有一段缺口,还在不断流淌着,朱梓的计划非常简单,就是将这段缺口形成的小河,改造为银川的人工河。    这人工河他直接命名为银川溪,简单粗暴,还好记。    溪流前段20里以内暂时不做开发,留做后用;    从20里开始开凿横向的人工渠,不用深也不用宽,仅仅只是宽三尺深两尺左右,保证水流可以通过。    在人工河的末端,连接较大的滩涂,将洗过盐碱地的河水排进滩涂中,让其形成一个人工湖,而湖畔就遍植扛盐碱的植物。    人多力量大,这样的人工渠每天至少可以开挖出20里,遇到雨天的话,都能挖掘十里。    为了保证整个银川平原可以全部治理,朱梓直接不厌其烦的间隔一里左右就开挖一道人工渠,并且是沿着银川溪两侧开挖的长度基本相等。    这倒不是为了治理土地,只是朱梓性格中的一点点强迫症作祟而已。    从黄河缺口到银川县城足足86里,扣除不开发的20里也还有66里,想要短时间挖好人工渠是不可能的。    何况夏季高温是会要命的!海听疯的大明第一逍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