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求你了,一定要来啊!
书迷正在阅读:玩我吧!满朝文武全是乱臣贼子!、织明、谍影岁月、从西汉开始摆烂、长安之上(讨逆)、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妖途(NPH)、掌中玩物(剧情+H)、合理关系(1v1 先婚后爱)、含烟(伪骨,强制爱)
		
		    对于大宋来说,西夏永远都是它心中那根拔不掉的刺。    那个野蛮的部落啊!    谁都没想到多年之后,它会成为大宋尾大不掉之害。    郭皇后面色发白的道:“臣妾那时还小,犹记得父亲曾说过,西夏人凶狠呢!”    赵祯对此也有印象,“那时大宋最怕辽人,如头顶悬剑一般的惧怕,可西夏人竟然也让大宋无可奈何……”    赵祯叹了口气。    他心里清楚,大宋不是打不过西夏……    只是没有西夏那破罐子破摔的勇气啊!    赵祯淡淡的道:“祖宗以来,大宋都是以文御武,前些年天下太平这么做像是不错,可一旦发生大战呢……大宋能否以文御武胜了那些来犯之敌?”    答案是否定的。    饶是郭皇后一介女流,她也知道外行领导内行这种事儿有多么的不靠谱。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大宋有祖宗之法在,文官本就是主流,想要改变难如登天啊!    “那此次谁去?”    郭皇后有些急了,,“千万别是那些不懂武事的文官啊,或者庞籍去也行啊!上次在西南他不是还剿灭了交趾精锐吗。”    这个妻子还是天真啊!    你以为上次西南大捷是庞籍的功劳?    别傻了。    当初若没有秦为在,恐怕连庞籍这个枢密使也得折在西南。    赵祯说道:“我让王臻去。”    郭皇后一听就傻眼了:“陛下,王臻都六十多了,而且还没上过战阵呢!”    你这是拿大宋开玩笑吗?    郭皇后想伸手去摸摸他的额头,看看是不是发热糊涂了。    赵祯笑了笑:“我让秦为跟着去……”    “秦为?”    郭皇后不知道秦为的那些战绩,所以不解的道:“陛下,秦为去了作甚?”    赵祯笑道:“秦为知兵,朕之前就说他有名将之姿,而他也没让朕失望,这些年但凡他参与的战阵从无败绩!”    ……    苏洵自从上次和杨公复闹了一出之后,渐渐的就放飞自我了,他本就是一个喜好自由自在的性子,当初若不是其父突然亡故对他打击颇深,想来他也不会到汴梁求学。    凤翔府颇有些可观之景,苏洵结交了几个朋友,经常到处乱转,这日他们去城外转了一圈,午时才回来。    “城门那里好像有人呢!”    “看看!”    苏洵骑着马,喝的二麻二麻的,打了个酒嗝,说道:“今日休沐,咱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有能阻挡?不怕!”    杨公复爱收拾他,苏洵本有些芥蒂,不过时间长了他也成了滚刀肉。    收拾吧,反正我也躲不掉。    之前他也想过要反抗,而且反抗的方式很简单——告状!    可在和秦为几次通信之后,他渐渐明白了杨公复对他的用心良苦,也逐渐接受了这位长辈的敲打方式。    不过敲打是敲打。    可苏洵这种天生就不受拘束的性格,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掉的。    于是和杨公复之间的斗法就成了凤翔府的亮点,引来不少人观战。    苏洵下马过去,见城门处有不少军士和官吏,就醉眼惺忪的道:“好像是知府?”    随行的官员瞟了一眼,然后惊呼道:“是转运使!”    卧槽!    大家都赶紧站直了身体。    那边的杨公复正在和陕西路转运使姜来说话,见苏洵站在那里,就招手道:“苏洵,你过来。”    他被阳光晃了一下,所以没看到苏洵喝酒了。    苏洵被如同招呼孙子般的方式叫了过来。    “见过知府。”    杨公复此刻看到了苏洵喝的脸红的模样,不禁双手紧握,双目喷火。    心想:老夫本想把你介绍给姜来,好歹在上官面前刷个好感度。    可你娃竟然大白天的喝酒,而且还把自己喝的醺醺然才回来,这下在场的人都看着,老夫想袒护你都不行。    这是作死呢?    杨公复这模样落在旁人的眼中,大家都知道苏洵要倒霉了。    说吧!    你想选哪种死法?    这次杨公复最少会让他清理二十本账目,或者让他搜罗地方县志,然后一遍又一遍的抄复,直到把苏洵累吐了。    大家不由得自发笑。    姜来却饶有兴趣的问道:“听闻你上次手刃一人,老夫问你,西夏使者前阵子飞快而过,往自己国中去了,这是何意?”    苏洵忍住了一个酒嗝,只觉得胸中全是豪情,就说道:“太后薨逝,西夏人肯定不会是因为悲痛才跑那么快的……所以下官以为,李元昊八成是想来占便宜的。”    “你可再说!”    姜来淡淡的说道。    边上的杨公复眼中几欲喷火,他觉得苏洵就是在胡言乱语,所以喝道:“姜大人问你呢,还不快说话!”    他想吓唬一下苏洵,最好把酒给吓醒了。    可苏洵此刻却特别放得开。    酒精让人胆大……    苏洵打了个酒嗝,含糊道:“漕节,李元昊虽然做了皇帝,但他的日子仍旧不好过……西夏的权贵们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李家做了江山,那些好处却没有一一兑现,人家自然都不买账……可李元昊已经没有多少好处能给他们了,除非他想当一个名存实亡的西夏皇帝,所以……他必须要立威才能稳住,否则迟早会被人杀了……”    姜来微微颔首,露出了微笑。    杨公复见了心中大喜,就说道:“这小子胡言乱语,漕节莫要和他一般见识。”    这是谦逊的话,杨公复说的极为得体。    苏洵却不是那么认为的,他梗着脖子道:“下官敢打赌,李元昊肯定会来袭扰,若是不来,下官……下官就回家种地去!”    玛的!    这一刻杨公复只想一把掐死他,然后再吊在城门上风干。    你这是人话吗?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你竟然用仕途来打赌,难不成你和李元昊是亲戚?你让他来他就来?    要是李元昊不来,你哪还有脸为官?    滚回眉山去种地去吧!    可怜老苏啊!    想你一辈子与人为善,怎竟得了这么一个不孝逆子,苏洵要是回去种地,他非被气的从坟地里爬出来不可。    边上的人也觉得苏洵是喝多了。    有人忍不住低声道:“苏洵这是太过得意了,他自诩文采一流,就觉得自己天下第一了,每次酒喝多了就胡言乱语。”    苏洵说完也觉得不大对,等看到杨公复那双喷射小刀子的眼睛时,他也懵逼了。    我刚才说了啥?    我竟然拿自己的仕途来打赌?    这何其愚蠢啊!    李元昊来不来我也不知道,这是口滑了呀!    仕途断绝的绝望让苏洵有些腿软,他觉得自己后半生最好的去处就是给秦为当幕僚,然后厮混到老。    可我不想当幕僚!    而且一旦秦为得知此事……自家老师什么脾气还是清楚的,看似与人和善,实则脾气不小。    秦为可是大宋有名的狠人啊!    他若是出手,六个杨公复也不如……    我要戒酒!    这一刻他发下毒誓,只要过了关,他一定戒酒,否则就被酒淹死……还有那个李元昊……    求你了,一定要来啊!    姜来一直在看着苏洵。    可见他如此斩钉截铁,就微微颔首,甚至还有些欣赏。    这年头,像这样勇敢自信的年轻人不多了啊!    姜来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赞道:“老夫听闻苏洵能杀敌,还揭破了西夏人偷袭的谋划,并不信,以为这是公复为他弄的功劳……”    杨公复心中暗叹,他可不会给苏洵走捷径,那只会害了他。    不过现在什么都不用走了。    姜来微笑道:“今日听了他的一番话,老夫信了。”    杨公复心中一惊,然后又是一喜。    “漕节,莫非是……”    姜来说道:“边境那边已经出现了西夏人的游骑!消息已经被证实,看来李元昊是真的想要对大宋出手了。”    我靠!    西夏人真的来了?    大伙儿看向苏洵的眼神都不对了。    这位的判断怎么那么准?莫非他是天生的名将?    众人不禁钦佩的看着苏洵,有人赞道:“苏判官果然是大才啊!国家大势拿捏得如此精准,以后定然会出将入相。”    现在文武全才可是稀罕货,苏洵连续两次出彩,让大家不禁为之侧目,羡慕嫉妒恨自不必说。    苏洵只觉得一股凉气从大腿那里升起来,然后一路窜上来,窜到哪儿哪舒坦。    我竟然蒙对了?    他想起了在汴梁时秦为对西夏形式的分析,才霍然发现自己说李元昊必定会来是受了秦为的影响。    姜来叹道:“西夏人要来了。”    周围的人都慌了,有人问道:“漕节,咱们怎么办?”    “援军呢?漕节,援军怕是赶不及了吧。”    “来回京城报信,哪怕最快,可也得许久,肯定来不及了。”    姜来指着后面的一队骑兵说道:“无需召集,朝中对此早有判断,援军提前出来了。”    杨公复心中一松,问道:“陛下刚刚接手朝政,竟然这般果敢睿智吗?”    说皇帝果敢睿智总是没错的,反正都是好词儿,到哪儿都挑不出毛病来。    可姜来却有些尴尬的道:“据说是秦为判断出了李元昊的动向,然后陛下这才派了不少骑兵来。”    和西夏人交锋一定要骑兵,否则进退两难。    杨公复问道:“敢问漕节,是谁带队?”    这个带队的人会成为总揽战局的统帅,杨公复低声道:“别又是派了哪个不懂战阵的文官来吧……”    姜来不自在的道:“不是他,是王臻。”    大家都对那些只知道画阵图的文官没信心,可一听到王臻,杨公复不禁苦笑道:“好不如来几个文官……”    老王没经历过战事,来了不管用啊!到时候谁敢听他的?    姜来笑了笑,“同行的还有秦为。”    “来了!”    正在说话间,外面有人喊道:“援军来了。”    杨公复回身,就见远方出现了一片黑点。    骑兵迎了过去,姜来说道:“是王相到了,幸好老夫及时赶到,赶紧,大家一起列队迎一迎。”    苏洵打个酒嗝,就走到了杨公复的身边。    杨公复看了他一眼,说道:“回头清理三十本账簿!”    苏洵本是豪爽的性子,最不喜欢核对账目这等细致的事,闻言就堆笑道:“知府……下官错了。”    从以前死不认错,到现在遇事就认错。    苏洵走过了一长段心路历程,堪称是男人成长日记。    杨公复沉吟了一下,刚想问他是不是怕自己跟秦为告状才认怂的,外面就有人喊道:“来了!”    杨公复马上忘却了此事,聚精会神的看着前方,一队队的骑兵在逼近,这些骑兵经历了长途跋涉,看着很是疲惫。    随后就是大队骑兵簇拥着王臻来了。    六十余岁的王臻看着精神还不错,他下马后,姜来和杨公复迎了过来。    “王相一路辛苦,城中已经准备好了住所,还请歇息。”    王臻摇头道:“找椅子来。”    众人不解,可王臻神色严峻,于是就找来了椅子。    王臻就在城门外坐下,接过一杯茶水喝了,说道:“陕西路的将领是怎么回事?都安逸废了么?”    姜来闻言大惊,就看向了边上的一个武将。    “杨康,出来说话。”    将领乃是陕西路马步军副总管,他出来行礼。    王臻问道:“斥候可派出去了?”    杨康愕然道:“西夏人尚未出现,下官就没派。”m.    王臻盯着他,“等他们出现时,这里就是第二个秦州了!”    王臻勃然大怒,“上次李元昊偷袭秦州险些成功,老夫本以为你等会有所准备,可没想到依旧是文恬武嬉。陛下把陕西路交给你等作甚?还不如拱手送给西夏人,好歹还能省些钱粮!”    众人低头,心中惶然。    王臻把茶杯放下,只觉得怒火又上来了,“你等把骑兵放在家里作甚?留着下蛋吗?可就你等这般无谋之人,麾下能下什么蛋?蠢蛋!一窝都是蠢蛋!”    “看看!看看!一群蠢货,就知道低头,可想过马上将功补过吗?没有!可见都是脸皮厚如城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都是饭桶!饭桶!”    大宋第一喷子上线了。    老王骂人的功夫可谓是炉火纯青,在汴梁能和他过招的不超过三人。    况且在这个地方,就属他官职最高,谁敢出言那就是找抽,大家只能硬着头皮挨骂,却不敢多说一句。史小刀的大宋好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