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赵洵的应对布置(4000字二合一大章)
    最终捕快带来的与颉利古有过接触的百姓一共十余人。    这个人数倒是在赵洵的意料之中。    因为在他看来,颉利古既然是魔宗余孽,是北方蛮族安插在长安城中的线人和奸细,那么他一定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尽可能的低调,能不接触街坊邻里就尽量的不接触。    因为他毕竟是北地来的蛮族,口音什么的都是无法短时间内改变的。    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    对颉利古而言,尽可能的不说话,不引起众人的注意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否则,很可能会引火烧身。    对这十几人分别进行质询盘问后,赵洵再一次肯定了自己的猜想。。    看来从这些人中是得不出什么线索了。    见赵洵要走,好不容易才苏醒过来的寇县令连忙赔上笑脸迎了过来。    “赵大人,有需要下官的地方尽管吩咐,下官随时随地愿意为赵大人分忧。”    赵洵扭头对这马屁精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算作是回应。    ...    ...    回到不良人衙门后,旺财和贾兴文当即迎了上来。    “明允你可是回来了,你这一去就是大半日,可把我担心死了。”    贾兴文指了指日头,颇为抱怨的说道。    赵洵出去的时候正值正午,他们还在吃饭。等赵洵回来的时候已经日落西山了。    “是啊明允兄,如今你身份不同一般。虽然陛下没有任命,但摆明了你就是不良人衙门的代理不良帅。这么多口人唯你马首是瞻。你若是不见了,我们可听谁的号令啊。”    这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赵洵却并没有埋怨,而是笑了笑道:“这次是我的错,我出去的太急了。不过你们可知我发现了什么?”    赵洵断案如神,旺财和贾兴文比任何人都清楚。    而他们也十分清楚,赵洵断案靠的就是一股直觉。    有的时候直觉来了挡都挡不住,所以他们正午的时候才没有阻挡赵洵。    现在仔细想一想,赵洵一定是有重大发现了。    “明允,快说说看。”    贾兴文早就难以抑制自己激动好奇的情绪,在赵洵耳边催问道。    “我发现了一个魔宗余孽。”    赵洵也不遮掩,旺财和贾兴文都是他的好兄弟,都是他最信任的人。    在二人面前,他不会有任何的隐瞒。    “魔宗余孽?”    贾兴文皱眉道:“你的意思是,你发现了魔宗中人的蛛丝马迹?”    “不错,应该是一名北方蛮族安插在京师的奸细。此人叫做颉利古,昨日突然消失了,我也是看到了关于他的卷宗记载这才会突然之间冲出去的。”    赵洵慢慢解释道:“这个颉利古居住在兴善坊。而兴善坊是在万年县县衙管辖范围之内的。所以我理所当然的前去了万年县,要求万年县县令协助我查询这失踪的颉利古的下落。”    赵洵稍顿了顿,待二人消化了一番后再接道:“后来我们就去了这颉利古之前居住的地方。你们猜怎么着,那就是个贫民聚集的棚户区。里面的条件十分差,寇县令差点吐了出来。你们是没看到他那个难受的样子。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颉利古居住的地方闻到了妖气。”    说到这里的时候赵洵本能的看向贾兴文。    贾兴文哈哈大笑道:“可以可以,明允,你这是出师了啊。”    赵洵平白被贾兴文占了便宜却也不恼,嘿嘿一笑道:“是的,所以我当即判断这颉利古真的有问题。我下令把跟颉利古接触过的人都带到衙门进行询问。但是一番询问之后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线索。”    赵洵背负双手,一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状态。    “这更加坐实了我的判断。一个人跟这么少的人接触,而且都不谈及重要的事情,一定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奸细。此人一定就是一名北方蛮族安插在长安城中的细作。”    赵洵说的很认真,但他直到目前位置还是不知道这细作究竟藏身何处。    “当务之急是赶快找到此人。此人的行踪十分关键,找到了他我们才能够用他来作诱饵,来把其他北方蛮族安插在长安城中的细作全部挖出来。”    听到这里旺财和贾兴文已经彻底明白了赵洵的思路。    贾兴文点了点头道:“明允啊,你就说吧,我们该怎么配合你。你只管提,只要我们能够做到的,我们一定会尽力配合。”    “事到如今,我才明白指望别人终归是不靠谱的。万年县衙这些废物是指望不上了,你命令不良人衙门里的弟兄们按照卷宗上颉利古常去的坊市一一搜寻,我就不信一个大活人真能消失的无影无踪。”    赵洵是绝对不信颉利古消失了。哪怕是魔宗中人也不可能掌握这等恐怖古怪的异术。    所以颉利古一定还在长安城中。    而且赵洵觉得,颉利古多半没有离开兴善坊太远,很可能就在兴善坊之中。    这招叫做灯下黑,也就是说越危险的地方有的时候反而越安全。    因为从常理来分析,大部分人认为这个方案不成立。    当然,赵洵也不敢肯定一定如此。只能说他的直觉指引他从内向外进行搜索。    “好,没问题。这件事我去办。”    同为绯袍不良人的贾兴文理所当然的担起了这份责任。    至于旺财则有些急了。    “明允兄那我呢,我该帮你做什么?”    “旺财,你去帮我查一查最近大量买进米面的人,看看这里面有没有形迹可疑的。”    作为顶级商贾之家培养出来的人才,旺财一下就明白了赵洵的意图。    “明允兄,你是想要看一看有谁在囤货居奇吧?”    赵洵很是欣慰的点了点头道:“知我者,旺财也。”    北方蛮族潜入长安城最终目的是里应外合帮助南下的蛮族大军拿下这座天下雄城。    仅仅靠散布谣言肯定是不够的,所以这些家伙最可能做的事情就是囤货居奇,抬高长安城的粮价,以此来制造恐慌的情绪。    一旦恐慌的情绪蔓延,他们再煽动一番就很可能事成。    ...    ...    人心永远是最难测的。    哪怕是赵洵也无法直接在茫茫人海中找出究竟谁是北方蛮族的卧底。    但通过各方布置,撒网侦查他渐渐寻出了一些蛛丝马迹。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共有三家粮铺在大量买进米粮,我命人调查了他们的背景,结果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有北方的背景。”    旺财说的很自然,可听在赵洵的心中却是大为不同。    “北方的背景...”    赵洵仔细忖度着:“北边很大,很广。你说的北边特指哪个地方?”    “朔州。”    旺财毫不犹豫的说道。    “朔州!”    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赵洵如遭雷击一般。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朔州应该是节度使王忠益的防区吧?”    “不错。”    旺财点了点头道:“这个王忠益也算是咱们的老朋友了。朔州确实是他的防区。听说这次北方蛮族大举南下就是绕过了朔州。”    “啧啧。”    一直默不作声的贾兴文这次也忍不住发声道:“这么说来,其实这件事又和王忠益有脱不了的干系了。”    赵洵连忙打住这个不靠谱的推断:“先别急着下论断啊。你忘了上次我们追查的结果了。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而有可能是表象,甚至还有可能是假象。这么看来,我们其实还是很有可能被误导的。”    经由赵洵这么一提,二人便想起了上次追查王忠益案的过往。    “那倒也是。当时王忠益案的结果还真的是有些让人出乎意料。谁能想到位高权重的左相会是幕后黑手呢。”    贾兴文叹息一声道:“只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左相看起来如此忠诚,可没想到竟然是个反贼。”    赵洵心道这就是你见识短了,反贼装忠臣,忠臣跳反贼的情况多的是,无外乎只是一种玩法罢了。    其实归根到底,看的还是结果。    只要结果是好的,那么过程并不重要。    毕竟这是一个唯结果论的时代。    “明允兄,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命人去把这几家粮铺查封了吗?”    旺财刚一说完,赵洵便扬起手道:“慢着。我要放长线钓大鱼。”    “放长线钓大鱼?”    旺财愣了一愣。    “怎么个放长线钓大鱼?”    “如此...”    赵洵叫旺财附耳过来,随后压低声音说道。    “妙哉,妙哉。明允兄你真的是个神谋子啊。”    旺财听罢,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赵洵则是摆了摆手道:“这不算什么。你且看着吧,这些家伙迟早会露出狐狸尾巴。”    ...    ...    永和县主李太平一行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折返回了京畿道。    一路上她们也算是顺风顺水,可抵达长安城外后却发觉气氛很不寻常。    原本长安城是一座繁华无比的城池,每日往来的商队无数。    可现在非但看不到商队了,就连人影都看不到几个。    “去个人问问,看看是什么情况。”    见城门紧闭,永和县主李太平感到极为疑惑。    “遵命。”    一名四品修行者便抱了抱拳,阔步朝城门大门走去。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却是着实吓了一跳。    原来长安城白日里大门紧闭的原因竟然是戒严。    当他把这个消息禀报给了永和县主李太平后,这位出身尊贵的宗室女同样感到难以置信。    要知道,她活了十好几年,印象中只有一次长安城戒严了。    那一次还是永王叛乱,皇爷爷下令全城戒严搜捕叛军余孽。    但也仅此一次。    李太平知道长安城戒严肯定是有大事发生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事让堂堂长安城被迫戒严呢。    “再去问问,看看为何戒严。若是有人责斥,就把这枚令牌拿给他们看。”    李太平掏出了一块令牌交给了四品护卫。    这枚令牌乃是齐王府的专属令牌,象征了齐王府的身份。    见此令牌者如见齐王。    “遵命。”    四品修行者拿了令牌后转身离去。    约莫一盏茶的工夫之后,他去而复返,向李太平恭敬无比的复命道:“启禀县主殿下,是北方蛮族南下,长安城里也混入了不少北方蛮族,朝廷下令全城戒严,一开始是只许进不许出,现在是连进也不许进了。”    “什么?北方蛮族。”    听到这里永和县主李太平直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她的印象中,北方蛮族一直是个很虚无缥缈的概念。    她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曾经听父王讲过北方蛮族的故事。    在父王口中,北方蛮族都是一群茹毛饮血凶残无比的野蛮人。    这些家伙生活在北方草原上,逐水草而栖。    待到秋膘马肥之时他们就会挥师南下抢掠中原。    北方蛮族擅长骑射,便是几岁的孩子都能在马背上完成射箭的动作。所以他们的骑兵实力很强,不管是单兵作战还是合兵进攻,中原骑兵都远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一点不光是大周如此,几乎所有中原王朝皆是如此。    可与之相对的,北方蛮族并不擅长阵地战,尤其是不擅长攻城战。    缺少攻城武器的他们只能望城兴叹。    往往他们只能劫掠一些城墙不太高大的小县城,大部分还是劫掠村庄。    所以这次北方蛮族大举南下,是冲着长安城来的?    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长安城可是天下第一雄城。    无数的人,无数人士兵,无数的防御器械。    面对这样一座几乎是坚不可摧的城池,北方蛮族凭什么进攻?    他们凭什么有自信,凭什么有勇气?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李太平感到难以理解。    “确定没有搞错?”    李太平再三确认道。    “启禀县主真的没错,那守城的卫兵就是那么说的。一开始他还责斥我一番,待我拿出了您给我齐王府的令牌,亮出了身份,他才恭恭敬敬的回答我。”    “原来如此。”    李太平喃喃道:“那你有没有问他,我们能不能进城?”    “这个...”    四品修行者闻言面露难色。    “属下问过他了,他们表示不管是谁都不能放进城中,这是陛下的命令。”    四品修行者顿了一顿道:“不过他也说了,齐王世子吩咐他们如果遇到您回京,可以让您先到城外皇庄暂避一段时间。”    ...    ...一袖乾坤的大周不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