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97节
    到那时候她就是自己最大的靠山,不需要依仗别人。    打太极这种事情郑君见多了,知道南雁在糊弄自己也没再强求。    晚上的庆功宴颇是热闹,本意是大家吃吃喝喝稍微放松下,末了又成了谈工作。    外贸工作一向不好做,过去出口的产品一贯是低附加值,利润相当之少,有时候遇到两国关系紧张还容易被人爽约。    国家不够强大,遇到这种时刻是真的没办法。    而现在不一样,人无我有市场巨大,这些年来可真是第一次这般过瘾。    卫生巾、布洛芬、专利、设备。    这些哪一样不都能换来外汇呢?    “小高你是天生做外贸的,真不打算来首都工作?”    外贸部的还是不死心的想要挖人——    一般人谁能想到要申请专利呢?    毕竟国家没加入巴黎公约。    没有专利保护的话,产品流入市场相当于怀抱重金的孩童行走在闹市中。    别说赚外汇,说不定还会被人反客为主的讹上一笔。    借助和法国的友好关系,在那边开设一个机构专门处理相关事宜,确保了专利权受到保护。    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国家利益。    这种事情,外贸部的一些年轻工作人员都不见得能想到。    南雁办事周全,怎么可能不被惦记呢?    没等南雁回答,孙副部开口,“这么挖人墙角,小心回头人家钟厂长从医院里冲出来揍你一顿,那可是个老战士。”    他不为难南雁,难得这个时候还能沉得住气想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孙副部爱惜人才说什么都会保护一二。    有孙副部开口倒是省了南雁的麻烦,外贸部这边又问起了食品厂的事情。    “陵县那边食品厂要是弄成功了,是不是可以往外推广?”    南雁稍有些迟疑,“也不是不行,但各地的养殖也得因地制宜,适合养猪的可以做猪肉副食品,适合牛羊的可以做这类罐头,其实水果罐头也不错,不过这就得需要农业方面的专家多努力,来栽培一些产量更高个头更大的水果。”    孙副部闻言若有所思,“但是做水果罐头需要很多糖。”    南雁理所当然道:“可以在合适的地方种甘蔗种甜菜,把糖产量提升上来嘛。”    当然问题更大的还是水果种植本身。    目前国内只有最基本的铁路干线,而且大部分路线都没有提速,这就意味着水果流通度不够。    基建狂魔还是几十年后的事情,如今的国家缺钱的地方太多了,简直方方面面。    没有形成流通就意味着外地市场没有发掘起来,大部分人只能吃到本地以及周边的一些水果。    比如说热带的水果基本上吃不到,应季的荔枝、芒果那都是稀罕物件。    没有足够的销售市场,品种的研发自然也提不上。    何况现在国家重点还是保民生,将小麦、玉米、水稻提产可比水果提产重要多了。    总之,水果本身品质也不是很好。    想要做水果罐头,尤其是优质的水果罐头难度比较大。    南雁觉得倒是可以做水果酱,这玩意儿对水果的个头要求不大,保证干净卫生就行。    孙副部也想到了这一点,在马德里的这段时间倒是没少吃这些果酱。    他现在是被举一反三,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晚上送南雁回招待所时,孙副部和郑君一起。    知道老领导有话跟南雁说,郑君就没下车,但目光还是止不住的往那边瞧。    会说些什么呢?    作者有话说:    一更啦    第46章 技术路线和群众路线    “先在下面待一段时间也挺好, 把根扎在群众中间,才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    他有爱才之心,却也明白南雁现在太年轻, 即便是来到首都做出点成绩,给她的上升空间也极其有限。    与其在首都束手束脚, 那倒不如回到她的战场去, 那里自然有人给她保驾护航。    “我知道。”    南雁笑了起来, “麻烦您了, 要是回头有什么需要,我肯定第一时间给您打电话。”    孙副部摆了摆手,“回去吧。”    话虽是这么说, 但他还是看着南雁进去这才上了车。    回到车上, 郑君看着老领导有些不解,“您也护不住她吗?”    国家肯定需要外汇, 外贸部这边的工作一直都要开展,如果副部长想要保护一个人, 问题应该不大。    孙副部幽幽看了眼车窗外,“知道为什么要那些文艺工作者和干部们去干校吗?”    郑君当然知道,“要密切联系群众嘛,但咱们做外贸外交的, 是跟国外打交道又不是跟国内群众打交道。”    这压根不是一回事。    “你嘴上清楚可心里头不明白,密切联系群众绝对不是你嘴上说的那么简单?谁说外贸就不用跟国内群众打交道了?外国的公民也是人, 不知道自家老百姓需要什么, 你怎么就能把那些外国人研究透彻?”    不是他说教,只是在干部岗位待久了, 习惯了用下巴看人, 可不就是脱离群众?    这个老部下也不例外。    甚至她都没有察觉。    郑君冷不丁的被这么一说, 脸上不免有些窘迫。    “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了历史,咱们是依赖人民群众建设的新中国,而国家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扎根在群众之中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国家发展那就是空中楼阁。”    郑君越发窘迫,真就觉得老领导下一句说“你也需要去干校历练历练”。    “把群众基础打扎实了,日后即便身处高位心中也记挂着群众,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干部。”    这是能领会到这一层的又有多少?    把下乡当作历劫,那出生在乡下的群众又算什么?    生来就在地狱吗?    孙副部叹了口气,“你还年轻,还有机会,但是思想这一关过不去,将来肯定会出大问题的。”    正月里的首都大街上,饶是钢铁车窗阻挡了刺骨寒风,但郑君还是忍不住的生出密密麻麻的汗,“我,我知道了。”    ……    南雁去大连绕了一圈,虽然没带回去生产线,但是却也小有收获。    原本还在首都搞研发的专家团这次直接驻扎在东北那边,在生产工艺上又有新的发现。    找到了一些替代品。    生产成本再降低。    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卫生巾不能总想着出口,也得提供给本国妇女使用嘛。    但是价钱贵了买不起,能便宜一分两分都是好事。    在工艺流程上南雁已经没办法再提供帮助,好在专业的事情交给这些专家们来做就ok,她所需要做的不过是把要申请的几样新专利的申请书过一遍。    保证在专利申请上不出差错。    “看来出国还真有用,小高的法语都越来越好了。”    南雁被打趣的脸不红气不喘,“哪有,这不是跟八股文似的都有固定的架构嘛,我跟着随便看看长见识。”    她其实也都看得懂,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就装作不懂来请教。    这些专家们很快就意识到问题所在。    私下里调侃南雁跟雷达似的,专门找错。    不过能把这些错误都揪出来,总比申请时出现麻烦强。    等南雁拎着老关送的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到陵县,那已经是二月下旬的事情。    刚回去就赶上了热闹。    厂子里要进行工会选举。    南雁有些奇怪,“不是年前就该弄吗,怎么拖延到这时候?”    “这不是厂子合并了吗?正好一块选。”    加强联系嘛。    南雁倒是没多想,三个工厂真的合并下来,工人数量就多了。    加上新招的一些工人,现在差不多有一千三百来人。    厂子大了,工会主席的责任也就重了。    毕竟要处理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还挺忙。    骆主任瞧着南雁一副没事人的模样,“你不打算试试看?”    南雁错愕的看着他,“骆主任您觉得我有那么多时间来处理这些?”    虽说处理好工人的事情是工作需要,但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这里明显的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