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280节
    吴孝钢拿着两个从美国那边寄过来的包裹。    “这次不知道怎么是两个。”    但还挺奇怪,两个寄件人他都不认识。    都是外国人的名字。    南雁倒是认识一个,之前她问贺兰山那个药是什么,然后打电话给褚怀良,让他帮忙弄点。    其中一份是褚怀良寄来的。    至于第二份,拆开看到一模一样的药片。    南雁想了想,跟无线电厂那边打了个电话。    仿佛一下子被人抓住了把柄,贺兰山的声音都有些局促,“我让朋友帮忙寄的。”    “你能联系到美国?”    “和首都那边打了个电话,拜托他们跟我朋友说。”    南雁反应过来,贺兰山又不是傻子,当然明白曲线救国这个道理。    “我收到了,谢谢。”    “不客气,注意照顾好身体。”    南雁的嗓子不是很好,平日里要多喝水,说话多了就容易疼。    而且现在也不怎么能吃辣。    一场重病虽然痊愈,但留给她的小毛病还挺多。    不过,她已经足够幸运。    挂断电话,南雁看着这十来瓶药片。    还好一瓶也就一百粒,吃个三五年的不成问题。    她把药收到抽屉里,又看到了那个丑萌的小鸭子。    南雁戳了戳小鸭子的脑袋,笑着忙活起来。    五月中旬,季长青拉着南雁下乡去视察。    他们的蔬菜大棚进度稍微有些慢,不过在大鹅饲养基地,还有鱼塘虾塘倒是都热闹得很。    就是如果这些大鹅不拧人,那将会更好不过。    大鹅的生长周期稍微慢了点,不过吃好喝好的这些家禽,羽毛十分的漂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可真好看。”    南雁正想附和,又听季长青感慨道:“这可都是钱啊。”    南雁:“……”很有道理,无法反驳。    鹅绒的价值比鸭绒更高,因为对鹅绒的需求,所以在饲养时,就不能学习法国鹅肝的饲养方法。    人哪能既要又要呢。    总得作出取舍。    只不过这一批鹅还没出栏,不知道这鹅肝滋味如何。    有鱼虾养着,兴许也不错?    南雁原本想着,等这批大鹅出栏,说什么都要尝尝这鹅肝滋味如何。    然而还没等到这天,她就接到了计委那边的通知,要她去一趟部里开会。    这个通知来的颇是怪异,南雁有些拿捏不准。    倒是办事处的人跟南雁套近乎,“可能是跟南雁同志你的工作有关。”    工作。    南雁在化肥厂的工作十分到位,不管是化肥厂一期工程的建设,还是二期工程的施工,这些都无可挑剔。    生产经营更不用说。    现在沧化的年产量翻了足足三倍,这是谁都没想到的。    这还不是巅峰。    二期工程毕竟刚投产没多久,等到生产效率再提升,沧化的化肥产量还能再大幅度提升。    不管是地委还是省里,对此都是以表彰为主。    南雁想不通,自己工作还有哪里不到位。    办事处的人也只是听了个风声,但具体的还说不好。    没再多说什么,交代了下厂里的事情,南雁收拾往首都去。    到了首都那边才知道,被喊到计委的只有自己,其他大化肥厂那边没动静。    所以跟自己的工作有关?    南雁总算反应过来,这是要对她进行工作调动?    计委的一把手姓于,也是老革命了。    在了解了沧化的情况后,于主任笑呵呵的问南雁,“南雁同志你觉得,要是你走了,谁能够代替你接任沧化的领导者?”    果然是调岗的事情。    南雁其实也想过这个问题,化肥厂的几位副厂长,处理内部事情的时候还挺内行,但有私心。    尽管去年沧城整顿风气,让这些人不敢再乱来。    但不能保证他们日后会不会瞎折腾。    “我听组织安排。”    “组织想听听你的意见,大胆的说。”    于主任目光和蔼,这让南雁稍有些迟疑,这才说道:“现在厂里的管理人员,我最看好的是任雪松,但是任副总还欠缺了点强硬。”    作为厂里的一把手,不止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手腕也得硬。    软硬兼施,这才是管理的真谛。    任雪松,还不够强硬。    于主任点了点头,“雪松同志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同志,脾气温和了点,不过这在其位谋其政嘛,当了领导脾气说不定久强硬起来了呢。”    这话好像也没毛病。    不过于主任的这意思,他也看好任雪松吗?    正想着,南雁又听到于主任问,“那对你自己的未来,南雁同志你有什么想法没?”    “我听组织安排。”    一模一样的回答让于主任笑着摇头,“元任跟我说你心大主意大,怎么这会儿倒是一口一个听组织安排,没自己的想法了?”    南雁含蓄的笑了笑,“孙副部看我如子侄,总觉得我哪哪都好。”    “话不能这么说,那是因为你的确哪哪都不错。”于主任很是大方的肯定,他作为计委的一把手,当然知道南雁过去这些年的工作。    十分值得肯定。    “听说你跟芜湖那边的无线电厂还挺熟悉?”    这个听说让南雁心头紧张了一下,自然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听到这个。    “是有工作上的往来。”    于主任点头,“前段时间中央开会,几个常委对半导体产业还是很重视的,无线电厂那边责任重大呀。”    国内的无线电厂其实有好几个,比如首都就有,还有专门的研究实验室。    不过芜湖那个无疑是最特殊的,因为研发出了国内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而这些微型计算机,在去年秋今年春的广交会上,都大放异彩。    成功出口海外。    这一度引得美国硅谷那边口诛笔伐,说中国抄袭了他们的微型计算机。    然而美国的微型计算机并不出口中国,你这边先玩技术壁垒,又指责我们抄袭。    拿出证据啊。    美国人哪有证据。    外交部这时候出手了,指责美国硅谷的半导体商侮辱中国的研究人员。    这事还吵到了联合国。    联合国出面调停了下,然后两国领导人愉快的进行电话交流。    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正因为这次争吵,中央这才下定决心要把半导体给搞起来。    真要是不重要,美国人为啥给你搞这技术壁垒?    真要是不重要,硅谷的那些半导体厂商为什么着急?    事实就是,计算机产业,半导体产业十分的重要。    国内有相关的研究人员,但还缺一个能够把这些研究人员团结起来的领导者。    找了一遍,目光定格在南雁身上。    这个肉联厂出身的小工程师,在沧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都说隔行如隔山,但这些行业隔阂并没有将高南雁阻挡在外面。    相反,她还得到了内行的肯定。    所以,舍她其谁呢。    于主任阐述了中央的意思,定定的看着这个分外年轻的女同志,“怎么样,敢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