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308节
    填饱肚子更重要。    不过南雁吃东西的时候并不着急。    贺铮看她细细咀嚼,觉得这人还蛮奇怪的。    “我听说刚才部长过了来,要不等下去跟他打个招呼?”    南雁点头,她就跟罗部长有一面之缘,好像是得多打交道。    自己驻外不在部里,一些事情虽然能够做主,但更多的事情还需要这个四机部的一把手来拿主意。    跟上级领导处好关系十分重要。    正想着,罗部长已经端着饭菜过了来,“怎么样,咱们食堂的伙食还合胃口?”    一旁贺铮看到来人要站起来,被罗部长摁了下来。    南雁也就没再动,“味道挺好,面条很筋道。”    手擀面条,南雁只要了一小份,垫着一个荷包蛋,再加上一些菜,既能够填饱肚子还算营养。    整体来说非常不错的晚餐。    “下次尝尝刀削面,大师傅是晋省人,最擅长做这些面食。”    “那您这么说,我得多在首都待几天,吃过瘾了再回芜湖。”    罗部长笑了起来,“你想走我也不能放你走啊,三天够不够?”    会开三天,把相应的工作布置下去。    这时间够不够用?    作者有话说:    二更啦    我晚六点再更一章!!!    第158章 被人当枪    贺铮之前隐隐听说过, 说南雁的领导缘不太好。    在沧城那边工作时,先后经历两位省一把手,都不是很待见她。    这就是谣传吧。    你看部长就特别体贴。    南雁同志的领导缘不挺好的吗?    和其他部委里的领导关系也不错, 大家都抢着要呢。    大概这就是部长特别体贴的缘由,自家的宝贝疙瘩得好好护着, 不然万一被抢走了怎么办?    贺铮正想着, 冷不丁的听到南雁说了句, “三天可能不太够, 五天成吗?”    好家伙,一星期上班六天,你五天都要用来开会。    这会议不是一般的长啊。    当然, 这涉及到国内半导体产业日后的路怎么走, 别说五天,用五十天也不嫌多。    南雁当然不会只说这么一句, 她得拿出让罗部长信服的理由。    “今天跟大家聊了聊,大概知道咱们现在什么个情况, 跟美国那边的差距有多大,我想针对咱们现在的基础,结合美国那边的研究方向,把咱们未来这几年的研究基调先定下来。”    基调定下来, 未来一段时间,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是了。    但如何定基调, 不同行业不同部门, 要求自然不同。    大部分时候,远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得清。    南雁要求五天, 实际上也不太够用。    “我想先大体上确定下, 至于其他地方的无线电厂朝哪个方向发展, 可能过些天我还要四处走走看看。”    国内现在的无线电厂、半导体研究所以及依托于大学校园而存在的半导体研究小组没有上百也有大几十个。    首都虽然数量不少,但还不能完全代表国内发展现状。    四机部需要把情况摸头,那么到地方上去,势在必行。    “行,先开会说着,具体到哪一步再说。”罗部长很好说话,又炫耀起了食堂的大师傅。    晚饭后,贺铮送人去这边招待所休息。    “那食堂大师傅跟罗部长什么关系?”    “哦,他爱人的老乡,怎么了?”    “没事。”南雁就说,怎么这么能炫呢,原来是熟人啊。    不过手擀面真不错,等明天可以去尝尝刀削面。    在美国待了那么些天,南雁最怀念的还是国内的饮食。    热乎乎的面条,多好吃呀。    她到招待所那边倒也没闲着,吃了东西填饱肚子的人,这会儿眼神好了力气足了,干啥都有劲了。    打开笔记本,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资料。    南雁倒了杯水,拿出纸笔做分析。    ……    四机部主持召开的首都地区半导体产业发展座谈会持续了整整四天。    这次会议虽然并没有解决国内当前技术落后于美国的问题,然而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尤其是在整合现有资源,结合厂、学、研现状,进行未来2-3年的发展规划,某种意义上给半导体行业的从业者吃了一枚定心丸。    更让他们看到了国家对于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决心。    落后并不可怕,他们不是追赶不上。    但怕的是上面没这个决心和勇气。    而这次座谈会,给他们看到了这些想要看到的东西。    年轻的副部长带着青年所特有的锐气,点燃了这些星星之火。    即便是大胆的鼓舞着南雁去把事情搞大的部长,也没想到,这星星之火竟是真的可以燎原。    这次座谈会总结起来不过就是两句话,认清现实、知耻而后勇。    所谓认清现实,指的是认清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正视与美、日半导体产业的差距。    知耻而后勇则是一次短期的产业规划。    如何追赶落下的差距,国内的研究院所、无线电厂该从何做起,不能各自为营。    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    一来产学研必须紧密合作,做到消息的互通。    二来产学研分工必须明确,不能重复做无用功。    三则产学研并非闭门造车,要善于取长补短提升自我。    内参消息迅速在行业内传播,倒是让有些人困惑起来,“这是要大作业?”    “哪能啊,还能学美国特意搞个硅谷吗?那得多大的建设成本,部里压根出不起。现在这大作业跟之前还不一样,等等看吧。”    这一等,还真是等来了新的消息。    八月中旬,南雁在首都继续汇报工作,在得到国..务..院的指示后,开始了她对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摸排工作。    从首都的无线电厂出发,第一站是天津,紧接着从济南顺路南下,到上海后又往南昌、武汉、成都,再向北走这么一趟,等她回到首都,盛夏已经过去。    过去一个月不是在火车上就是在去火车站路上的人,比之前晒黑了些。    “知道的都清楚你是去工作,这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被丢到煤矿上去了。”    这跟脸上抹了煤灰没什么区别呀。    罗部长调侃了两句,又问起了正经事,“怎么样?”    “还成,跟之前掌握的情况差别不大。”南雁这次出去收获还挺多,“不过下面的厂所多多少少有些瞒报。”    瞒报的不算多,南雁毕竟是亲自管理过工厂的人,很快就能从车间流水线上看出端倪。    她没有直接提醒,旁敲侧击了一番。    至于有没有听进去,过段时间就知道了。    “有些也不好管。”    分布到地方上,不免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为了发展也必须跟当地政府搞好关系,在这个多出来的环节中,一旦出了问题那就滋生腐败。    他们在首都这边,哪能整天盯着地方?    很多时候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南雁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黑白分明很难,中间不免会有一些灰色。    怕的是这些灰色会一点点扩大,腐肉不除日后终将为患。    “我想着,还是要加强对地方半导体产业的管控和引导,这次下去看到不少工厂和学校都想要引进三英寸的晶圆生产线,问他们要规划书,拿不出来。”    一问三不知。    再说就是想引进三英寸的晶圆生产线。    罗部长看着有些恼怒的人,安抚南雁的情绪,“这不是眼红你们厂嘛。”    当初引进了那条三英寸生产线,创收不少呢。    “眼红归眼红,你也得有像样的计划吧?引进生产线得建厂调试,等到投产,那至少得两年后了,两年后半导体产业什么变化,谁敢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