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书迷正在阅读:你的愿望我收下了[快穿]、無法得到的愛情、春深不知处、为了求生我不得不(NP)、恶女与疯犬(1v3,骨科,修罗场)、师尊她靠双修续命(含futa)、被退养后的日常、不想泡茶,只想泡你、撩到高冷室友后我逃不掉了、苟住,我还能直
		
		    知夏这还没从可能怀孕过渡到即将结婚呢,就听到王春草说出“打胎”两个字,吓得赶紧捂住自己的肚子。    “什么打胎?我可不打,这可是我的孩子,既然他投生到我的肚子里,说什么我都要把他生下来。”    这可是一条小生命啊,知夏怎么可能不要?    要知道在末世里,多少人想要孩子都想疯了,也怀不上。    时间长了,大家才发现那些生育困难的都是异能者。    没想到一场穿越,让知夏又有了做母亲的机会。    第121章 婚事定下    中午。    知夏刚吃完午饭,就被王春草催着去找陆旭辰商量婚事了。    知青点。    陆旭辰正在写教案,明天学校就要正式开学了,他得提前做好准备才行。    “真羡慕啊!明天开始你就不用跟我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而是坐在教室里,批改批改作业就行。”张志军一脸羡慕地说道。    陆旭辰头也没抬地说道:“秋收的时候学校是要放假的,到时候我也是要跟着你们一起抢收的。”    再说他这也就是个临时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别人顶下去了。    张志军一想,好像还真是这样,这里的孩子农忙的时候都是要跟着父母下地的。    “旭辰,你这当老师都有工分和补贴了,还跟着下地干嘛?”    陆旭辰抬头看了一眼张志军,“这工分谁也不嫌多不是,谁多分点儿粮,我为啥不干呢?”    他可是还有爷爷要养的人。    不能总让对象贴补吧。    人家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到他这却是,想曹操,曹操就到。    这不,刚想到知夏,他就看见,知夏正往这边走来。    “行了,干了半天活,你不累吗?赶紧回屋休息会儿吧。”陆旭辰推着张志军走到门口。    张志军挠了挠后脑勺,刚才还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赶人了?    当他看见知夏的瞬间,一切都明白了。    好你个陆旭辰,肯定是看见对象来了,才赶人的!    他就说嘛,这家伙怎么会突然关心他累不累这回事。    果然是见色轻友!    想到这一个多月,他跟着陆旭辰吃饭,也蹭了不少肉吃,就不跟这个家伙计较了。    “弟妹,你来了,你跟旭辰好好聊,我先回屋了。”    说完,张志军就一路小跑往他住的那屋跑去。    知夏看着张志军跑走的身影,心里感慨道:还挺有眼力见!    “夏夏,你来啦。”    “嗯。”    知夏跟在陆旭辰后面,进了屋,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我想尽快把咱们两个的婚事办了,你的想法呢?”    知夏这话一出口,吓得陆旭辰一口气没上来,直接呛住了。    “咳咳咳~咳咳咳~”    等陆旭辰缓过来,脸都咳红了,“这是不是太突然了点儿?”    知夏直接拉过陆旭辰的手放到自己的肚子上,“是突然了点儿,谁让有特殊情况呢!”    陆旭辰僵住了,手停留在知夏的肚子上。    这意思难道是……    “夏夏,你是说你怀孕了?”    知夏淡定地说道:“不能肯定,可是很有可能是有了,所以我想尽快把咱们两个的婚事办了,我可不想我的孩子伴随着流言蜚语出生。”    这太突然了!    陆旭辰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知夏的肚子,他这就要当爸爸了?    知夏敲了陆旭辰脑袋一下,“你发什么愣呢?咱俩的婚事你有什么想法没?要是没有,我就让我娘尽快去找人看日子去了,毕竟我这肚子可不等人。”    陆旭辰回过神来,连忙说道:“没意见,一切就按你说的来。”    “行,那确定好时间,我再来跟你说。”    直到知夏离开,陆旭辰的脑袋还有懵懵的。    满脑子都是我有孩子了,我要当爸爸了。    至于写教案这码子事,早就被他忘到天涯海角去了。    顾家。    知夏一进门,就被等在院子里的王春草逮住了。    “怎么样?问了吗?他同意吗?”    王春草的真实想法:他敢不同意!    知夏点了点头,“同意了,娘怎么安排我们怎么来。”    “好好好,我这就去找媒人看日子去。”    王春草笑得合不拢嘴,走出去的脚步就看着轻快了好多。    晚饭时候。    王春草拍了拍桌子,站了起来。    “那个爱国,明天骑自行车去趟县城,跟你三叔说一下,你小姑要结婚了,日子就定在9月3号,让他那天早点回来帮忙。”    “啊?”    “什么?”    “娘,你说啥?”    一家人,除了知夏,全被王春草突然宣布的消息惊得目瞪口呆。    就连顾青山都一脸不敢置信地看向自己老婆子,这闺女结婚这么大的事,这老婆子不跟他说一声,就自己定了,太过分了!    砰砰砰!    王春草敲了敲桌子,“啊什么啊?我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听就是了。”    “我知道这事有些突然,可是我找人看过了,就那天日子最好,这亲事也好办,陆知青那边也就邀请几个熟悉的知青就行了,大头还是咱们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