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他说完就往殿外跑,双手扒着门槛,翻得已经很熟练了。 冯保跟着他:“为什么要现在去?” 小家伙已经利落的翻到了殿外:“下雨了。” “……” 看来他对这个事情真的非常执着。前两天心心念念要下雨,今天一觉醒来,也不知怎么了,总说下雨了。 嘉靖帝十多年不上朝,平时这个时候都在抓紧修仙,早日实现飞升大业。 近来发生旱灾,今日必定在同内阁议事。就算朱翊钧过去,太监也不会让他进入正殿。 眼看小家伙摇摇晃晃往院子外跑,冯保赶紧过去稳住他:“小主子……你看这是什么?” 他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个东西,在朱翊钧眼前晃了晃,而后放在地上,是一只用纸折的小青蛙,伸出食指在屁股上戳一下,小青蛙就往前跳一下。 果不其然,一个小玩意儿就吸引了朱翊钧的注意力。小团子蹲下来,也学着冯保的样子,用手指去戳青蛙屁股:“你来试试。” 冯保赶紧给陈炬使眼色,比划了一下。陈炬会意,回到殿内,拿出那个竹铃球。 玩着玩着,朱翊钧一把抓住小青蛙,拿起来仔细查看一番,就把它拆了。 冯保将候在院子里的太监都招呼过来,陪着小主子踢球,消耗他的精力。 就这么拖到了午膳时间,一桌子美味,又让小家伙饱餐一顿,终于困了。 冯保松一口气,守着他睡了个午觉。 这一觉比平时睡得都要更长一些,醒来的时候已经到了申时,冯保以为他把上午的事情忘了,奈何朱翊钧一睁眼就喊:“下雨了,找皇爷爷。” “……” 他实在执着,冯保拦不住他,只得跟着他往正殿去。 恰巧这个时候,朝臣都退下了,嘉靖帝独自坐在正中间的龙椅上,略显疲惫。 朱翊钧还在殿外就开始喊:“皇爷爷,皇爷爷……”小奶音传到嘉靖帝耳朵里,没来由的解乏。 朱翊钧一路跑上玉阶,翻过门槛,摇摇晃晃来到龙椅旁边,膝盖一软,跪在了嘉靖帝面前。 这呆萌的模样让帝王忍俊不禁,赶紧将他抱起来:“是钧儿来了。” 朱翊钧迫不及待的给他报喜:“下雨啦。” 意外的,嘉靖帝听到他说这话并不感到惊讶。因为昨晚上就已经听过了。难为他小小年纪,还总是惦记着让皇爷爷高兴。 嘉靖帝逗他:“哪里下雨了?” “河南。” “你还知道河南?” “知道!”小家伙把昨天陈炬告诉他的复述一遍,“出了京城往南,过了直隶就是河南。” 嘉靖帝继续问他:“什么时候下的?” “昨天晚上,”小家伙想了想,又补充道,“我睡着以后。” 嘉靖帝挠了挠他的下巴:“你都睡着了你怎会知道?” “因为……”小家伙得意的仰起头:“在我梦里下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 嘉靖帝觉得,将朱翊钧接进宫来抚养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至少这小东西每天都能让他心情舒畅,可真是他的开心果。 他并没有把朱翊钧的话当真,小家伙陪着他聊聊天,用了晚膳,便回自己的寝殿休息。 次日一早,内阁诸位大臣来到玉熙宫。五天时限已到,皇上心系灾民,要斋醮祈雨。 就在这时,一封从河南送来的急报呈到嘉靖帝手里:就在前天夜里,当地发生旱情的地区下雨了! 而后、山西和陕西也纷纷呈上急报,当地旱情解除。 大臣们先是松一口气,而后跪了一地:“恭喜皇上,天佑大明。” 嘉靖帝坐在那里,却没有任何反应。 “下雨啦!” “在河南。” “昨天晚上,我睡着以后。” “因为,在我梦里下的。” “……” 原来这一切不只是在他的梦里,现实也同样发生了。 这不是小皇孙第一次给大明带来祥瑞,他出生时,就带来了一场大雪,化解了当年京城的旱情。 蓝道行说得没错,这不是仙童下凡,这是什么。 底下的大臣跪了一阵,却没得到皇上的回应。纷纷抬起头来偷看。 只见龙椅之上,嘉靖帝不动声色的坐在那里,看不出喜怒。 难道皇上是因为不能设斋醮祈雨,心中不快,又不好表现出来?毕竟旱情得以缓解可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想到这里,有些大臣心里已经开始隐隐担忧:按照他们这位皇上的脾气,这次没能如他的愿,下一次,被他抓住机会,还不得拖出去,少说廷杖二十。 片刻之后,嘉靖帝才发话:“都起来吧。” 他没再提斋醮的事,而是说道:“虽然下雨了,但老百姓还饿着肚子,赈灾的粮食不能少。” 大臣们纷纷拍马屁:“皇上一片仁爱之心,乃百姓之福。” 但接下来,嘉靖帝安排下第二件事情,却让诸位大臣吃惊不已。 虽然不能社斋醮仪式,祭天的议事却不能少。老天爷下雨了,总该前去感谢一番。 嘉靖帝已经很多年不亲自参与祭祀仪式,无论是祭天地、社稷、宗庙还是山川湖海,都是派遣大臣前往。 而这一次也不例外,他说出了一个名字:“让裕王去吧。” 裕王? 朱载垕??? 这是个大臣们意想不到的名字,尤其是严嵩父子。 因为嘉靖帝不喜欢这个老三,这些年来,裕王可是他们重点打压的对象。。 皇上每年都要给王府岁赐,虽然嘉靖帝不喜欢裕王,但这是祖宗的规矩。可因为严世蕃的命令,户部连续三年都没有给裕王府发放。 后来,裕王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给严世蕃,严世蕃欣然接受,这才让户部补发了岁赐。 他还经常把这件事拿出来炫耀:“天子的儿子尚且要送给我银子,谁还敢不给我送银子?” 裕王在严嵩父子眼里,就是个软弱无用的绊脚石,要么踢出京城就藩,要么一步到位送他上路,从未觉得他能有什么威胁。 可皇上今日不知是气糊涂了还是丹药吃多了,竟然钦点裕王代替他祭天。 第11章 本章有修改,建议…… 无论如何,裕王活了二十多年,总算依靠儿子,在亲爹那里刷了次存在感,也算有了点盼头。 说起儿子,自从朱翊钧被接进宫去,裕王和王妃便再没见过他。 也不知道儿子在宫里过得好不好,习不习惯,有没有想念父王和母妃。 裕王是想多了,朱翊钧也就刚入宫的那几天想了。但也没想他,想的是王妃和乳母。 过了那个分离焦虑的阶段,现在小家伙有的吃有的玩,身边二十多个太监,全都是他的玩伴,还能时常到皇爷爷那里蹭吃蹭喝,偷看朝中大臣吵架,别提多开心。 虽然没能按照他的心愿社斋醮,但连日来波及三个省的旱情得以缓解,让嘉靖帝的心情也缓和了不少。 第二日,他又把小孙子叫来身边陪他。 小家伙自己在旁边玩玩具,再也不提下雨的事。 嘉靖帝看了他一会儿,忽然说道:“钧儿,你告诉皇爷爷,前天夜里,你梦见了什么?” 朱翊钧想也不想便脱口而出:“下雨。” 嘉靖帝又问:“昨天呢,昨天做梦了吗?” 朱翊钧点头:“做梦了。” “告诉皇爷爷,你梦见了什么?” 朱翊钧歪着脑袋回忆了一下:“梦见了好多东西。” “好多东西?” “对!”小家伙掰着手指头给他数,“梦见了绿豆饼、马蹄糕、荷花酥,西瓜、葡萄、鸭腿、羊肉骨头……” “哈哈哈哈哈!”嘉靖帝摸了摸他的肚子,“你是饿了吧。” 小家伙也跟着咯咯的笑起来:“想吃。” 嘉靖帝捏捏他的小胳膊小腿,双手穿过腋下拎起来颠了颠:“又重了,还吃?” 朱翊钧却抬手在头顶比划了一下:“长高高。” “让皇爷爷瞧瞧,”嘉靖帝摸摸他的脑袋,“是长高了。” 现在并不是用膳或者用点心的时辰,即便小家伙说想吃,嘉靖帝也没让人传膳,而是转移他的注意力,又开始教他背《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朱翊钧只管一字一句背下来,却不解其意。嘉靖帝也不强求,孩子太小,还没开蒙,他能在听过三遍之内,就一字不落的背下来,已经让皇爷爷开心不已。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朱翊 钧背了个开头,外面有太监来报:“大学士李时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