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而且寨民之中,老人和小孩的比例小的明显。 “喜迎盐军!” “喜迎盐军!”…… “除权奸!救万民!” “除权奸!救万民!”…… 在寨民们排练过的高呼中,盐军亦高喊口号响应。 …… 盐军进入泥沽寨之后,扎营起灶,吃喝休息,纪律井然,对寨民全无半分侵扰。 寨民才终于肯相信,盐军确实是来帮助他们驻守的。 西门卿也算贵人事忙,在泥沽寨寨主摆的接风宴上,三下五除二,便与寨中有话语权的主事者们说到一处去了。 宴到半途,抛开上下从属的身份关系不谈,双方俨然已经是至交好友了。 到接风宴后半段,西门卿借着气氛正好,将话题引到了盐军驻守四寨一事上。 “……权且四寨均衡,各寨二千五百盐军驻守,来日若防守难度变换不均,则由牛统领视情况调动驻守人数。 且四寨守望相助,互为倚助,共御敌兵。” “……盐军甲胄兵械,粮草军饷,皆有沧州州衙负担,无需寨中供养支出。” “……若寨民有御敌卫民之志,愿入伍盐军,在盐军募兵时则可前来参军,若成功入伍,便亦是盐军一员,一应待遇自然按照盐军对待。” “自然,新入伍盐军,会在一定时日之后,同样得到配备的甲胄兵械。” 莫说去年年底,四寨之一的泥沽寨还得了西门知州丰厚无比的年节慰问,让寨中上下都念着他的好,并盼着多沾些豪富的西门知州一点光。 便是盐军直接大军开来,要占了寨子驻守,只要是真正帮他们抵御贼兵、免受劫掠,就算要他们供养,他们勒紧裤腰带只要饿不死,也是愿意的。 现在得见西门知州,却果真是个厚道仁义之人! 真的兑现了之前的承诺,来帮助边境四寨驻防,并同等对待盐军和参军寨民。 “俺就道西门知州是仁义之至的好人!好官!” “俺们泥沽寨也绝非忘恩负义、好逸恶劳之辈,不能全让盐军流血舍命护卫寨子,俺们寨民也会踊跃参军,与盐军一道守卫泥沽寨!” “寨主是侠义志士,想来泥沽寨寨民也都是英勇好汉!也让本官更加深信,盐军和泥沽寨寨民们齐心协力,定能守卫寨子不被侵犯!” 泥沽寨寨主是一个耿直粗犷的汉子,西门卿便坦诚相待。 盐军驻守的事情很快也就商议妥当。 结束泥沽寨的视察,西门卿自东向西继续前行,下一个到了双岗寨。 双岗寨寨主难得是一个读书识字的儒将,一个读书人愿意守在边境寨子里,是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守卫双岗寨,就是在守卫他的家。 因此读书人的双岗寨寨主,虽然言谈更婉转,心思也有些弯弯绕绕,西门卿和他交流也是拿捏着尺寸。 但对方守卫寨子之心坚决——誓与双岗寨共存亡,而西门卿对边境四寨的看重也不作假,双方目标一致,几番来回试探之后,也正式成功达成共识。 “……本官对沧州边境四寨一样看重,并不会薄待双岗寨,甲胄兵械、军饷粮草等,一应皆与泥沽寨及其他三寨等同。” 双岗寨寨主的读书人特征,还体现在野心上面。 因为他从史书中窥见过乱世英雄的风姿,也期盼能够一朝乘风起,在此之世建功立业。 因此在盐军驻守一事上达成共识之后,双岗寨寨主又说到:“西门知州,盐军有一短板,不知当讲不当讲?” 盐军短板? 西门卿自然深刻知悉。 但还是请道:“寨主请讲。” “盐军穿坚不可摧精钢锁子甲,佩削铁如泥精钢朴刀,又训练有素、令行禁止,已然做到步兵之巅。” “然盐军却缺了骑兵,在遇到敌兵铁骑冲锋时,再精良的甲胄兵械在身,步卒也抵不过马匹的冲撞踩踏。” 自然,步兵也能用陷马坑、绊马索等物限制骑兵,但弱势确实普遍存在。 他们都知道这一点。 既然对方说出来,想必是有门道的。 西门卿:“寨主可有良策?” “良策不敢当,只是我双岗寨养几十马匹,若西门知州还能再给与支持,我或许能为沧州增添八百骑兵。” 哦? 这双岗寨寨主,有点东西。 蒋慎,他记住这个名字了。 “盐军在骑兵方面的欠缺,本官亦是深知,也有着手做出一些应对。” 电光火石之间,西门卿就已经决定,让牛皋这个统领在双岗寨驻守。 “不知寨主是否在饲养马匹之外,也是从辽国买马?” 人尽皆知西门大官人是富贾豪商,能与辽国做马匹生意,也不足为奇。 蒋慎承认得爽快:“正是。” “寨主提议,本官觉得甚妙。”西门卿也没拿乔:“如此这般,我有我的门道,寨主也有你的方法,不如我们通力合作,共同购买马匹。” “自然,购买马匹的银钱,尽从盐军所出。” 蒋慎在此时提出马匹一事,一为向西门卿投诚,递上投名状。 二也是他财力欠缺,纵有门路也买不起马匹,需要西门卿支持。 如今由盐军,或说由西门卿承担买马成本,蒋慎就能全力施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