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1091节
书迷正在阅读:小可爱穿越后成了大佬心尖宠、恋爱脑怎么你了、我有七个发疯人格[无限]、不是AB也不是O!怎么还被盯上、我靠极限运动封神、独悦你[带球跑]、沙雕美人揣崽连夜跑路、直男绑定cp系统后、我用娇妻系统称霸星际、敢向皇帝骗个娃
吐蕃军是近来才开始大胜的,可见,军中的路数他们是近来才打通。 薛白再回想他借着鄠县的案子整肃军纪一事,不由后怕不已。 当时下决心的时候,他并不知此事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现在回头来看,整肃军纪必定对阻止大军被细作渗透有所作用,震慑住了一批各怀心思的士卒。 根据战况,可以推算,大概是在开战半年之后,即上元三年二月以后,吐蕃才得到了军中的情报。在此之前,应该是只有长安的情报,让达扎鲁恭认定这一仗可以持续打。 “僧侣。” 薛白很快想明白了,这便是达扎鲁恭与长安之间的消息渠道。 他抄没了天下寺产,有意引导一部分僧侣进入吐蕃传教,进行文化渗透、安插细作,反过来,达扎鲁恭利用了此事。 当僧侣在唐廷的纵容下顺畅地进入吐蕃,其中不仅隐藏着薛白的阴谋,也带去了达扎鲁恭想要的情况。 怪不得,有传言说达扎鲁恭汉名叫马重英,是大唐和尚的私生子。 若这一切都是真的,一个巨大的阴谋已经不知不觉中酝酿了出来。 它不像李亨、李俶那种小打小闹,这父子俩的所作所为恰是它的障眼法,让薛白掉以轻心。 在李琮死之前,吐蕃必然不会退兵了。 更大的可能是在李琮死的前后,达扎鲁恭将杀入长安,联手唐廷内部的某个人,除掉薛白,另立新君。之后,携带着对方允诺的金帛子女、以及和亲的公主大摇大摆地返回吐蕃。 *** “真的是这样吗?” “韦见素该是察觉到了,或者有意引我离开长安。” “但我什么都没查到。” 是夜,昏暗的月光下,薛白与杜妗再次谈及此前的话题,依旧有些一筹莫展。 “我推演了很多次。” 薛白缓缓道:“倘若李琮死了,我宣布登基,此时,吐蕃军杀到长安外,只要城中的兵马还在我的掌控下,就能等到王难得回援。” 杜妗道:“除非有人打开城门,放吐蕃军入城?” “我可以把宗室全都控制住。” “你就那么确定是李隆基在暗中谋划?”杜妗问道:“若不是他呢?” 薛白遂不再那么笃定了。 当了太子之后,他要处置的政务太多,分散了大部分精力,亲眼所见的事太少,得到的消息太杂,竟不再像过去那样锐利。 “我坐在这里,真像是坐在一张蜘蛛网里,慢慢地,不知不觉地,被一条条看不见的线包裹成茧了啊。” “也许是我们太多疑了,目前为止,除了李栖筠那封信,还没有别的任何证据。” “嗯,田神功就要抵达关中了,有这支兵马在,任他们再多阴谋诡计也无用。” “别想了。” 杜妗伸出手指按住薛白皱着的眉头,不让他再想这些。 之后她凑过去,低声道:“连青岚都有了,我不服输。” 唯有薛白知道,杜妗为了要一个孩子而有多努力。 …… 皎洁的月光照着大明宫朱红色的墙,夜色渐渐静谧。 远远地,有婴儿的哭啼声响起,惊醒了疲惫睡去的杜妗。 她捋了捋耳边的散发,支起疲倦的身体,道:“我想去看看那孩子。” “我陪你去吧。”薛白睡不着,亦起身。 “你不放心我?”杜妗道:“我是他的干娘。” “知道。” 两人走过长廊,推开门,只见永儿正与奶娘手忙脚乱地在侍弄孩子,颜嫣在屏风后道:“夫君今夜批到这时候……哦,杜姐姐来了。” “遇到些难事。” 杜妗待颜嫣的态度依旧颇为冷淡,却对她的孩子很感兴趣,向奶娘道:“喂过了?” “是。” “我来抱抱。” “这……” 永儿连忙上前两步,用她的小身板挡在杜妗身前。 反而是屏风后的颜嫣道:“让他干娘抱抱吧。” 倒是奇怪,杜妗抱得也不熟练,但那襁褓一到她怀里,里面的小不点马上就不哭了,似乎是喜欢杜妗身上的味道。 “真是聪明的。”杜妗揶揄道:“你倒是知道谁是能够为你辛苦奔走、鞍前马后的那个。” 这话有些讥讽,也有些自怜身世。 可那么点大的小孩又知道什么,只是睁着乌黑发亮的眼睛,直直看着杜妗,看着她微微叹息了一声,轻轻地哼起了儿时听的曲子。 *** “殿下,太上皇想要能看看小郎君。” 次日,薛白再次得到了这样的禀报。 这不是李隆基第一次表示想来看薛白的孩子,此前,都被他以新生儿体弱多病婉拒了。 现今察觉到了有针对他的阴谋,他反而没有再拒绝。 从礼法上而言,再拒绝反而要被朝臣们捉到错处。 另外,这也是一个试探李隆基的机会,至少现在安排李隆基到大明宫,流程与护卫还全是在薛白的掌握之中。 只有真正解决了有可能出现的危机,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于是,薛白点头之后,亲自安排了内侍到太极宫接来李隆基、高力士。 除此之外,还有宗正卿李祗,以及几位起居舍人。 众人难得进入少阳院,被安排在前堂坐了一会,内侍端上酒,笑道:“殿下知太上皇喜饮酒,特备了这些美酒。” “哈哈,难为这孩子孝顺。” 李隆基表现得很爽朗,径直接过酒杯饮了,结果侍酒的内侍在倒第二杯时手一抖,把酒沾到了李隆基的衣服上。 薛白只好让人临时带太上皇去更衣。 他其实知道李隆基不可能对他的孩子不利,但还是做了这个过于谨慎的安排。 这不像他以往的作风,但他也早就不再是当年那个他了。 李隆基很随和,没有因为这个小插曲而有任何不悦,更了衣,迫不及待地就表示要看曾孙。 薛白这才让奶娘把孩子抱出来。 也许是因颜嫣身体不好,这孩子出生时只有五斤重,如今也是小小的模样,只是眼神明亮。 “好好好。” 李隆基没有伸手去抱,只是把头凑上前看了一会,笑道:“病弱了些,但不要紧,朕以前也是,养大了就好,只看这眼睛,就知往后是个聪慧异常的,好。” 薛白道:“是。” “高力士,把朕的礼物拿来。” “喏。” 很快,高力士就捧出一个匣子,打开来,里面是一枚玉佩。 这玉佩质地不算是极品,奇特的是,上面刻着的是一条栩栩如生的龙。 李隆基亲自拿过这玉佩,递给薛白,道:“这是太宗皇帝的遗物,从高宗皇帝传到朕的父皇手中,如今朕将他赐给这孩子。” “谢太上皇赏。” “你我还是生分了,只盼这孩子莫与朕生分。” 说着,李隆基展示出一个慈祥的笑,逗得孩子咯咯直笑。 任谁看了,都觉得这四代同堂的画面分外和谐。 “对了,名字可起了?”李隆基又问道。 薛白道:“还未。” 他似乎并不急着给孩子起名。 说不出原因,也许是他内心深处还不确定自己姓什么吧? “那就朕来起一个吧。” 李隆基说罢,紧接着就郑重地吐出了两个字。 “李祚。” 众人皆是一愣。 李隆基往日在国事上都懂得注意分寸,怕干涉了薛白而受到迫害,今日却敢在薛白的家事上如此直接地插手,且没有一点迟疑。 似乎让这孩子名叫“李祚”,比他这个太上皇的安危都重要。 “把名字记在皇家玉牒上。”李隆基又吩咐道,“再传旨,册封李祚为广陵郡王,食邑五千户……” 这次跑来看孩子,李隆基所做的也就仅此而己。 抛开他的身份,怎么看都只是一个老者想见见曾孙。 当然,他有数百个真正的曾孙,也从未见哪个受到过他如此重视。 从头到尾,薛白都在观察着李隆基,试图看穿那和蔼慈祥的神情背后是否隐藏着阴谋。可惜,李隆基遮掩得很好。 但薛白不会被他骗了,而是认为越是其乐融融,越是假象。 极有可能为了让大唐的社稷不会被薛白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属于异姓血脉,李隆基才不惜勾结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