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哪怕是同一个品种的小白菜,鲜菜和菜干的口感也大不一样。 四阿哥示意太子先尝,太子尝了一口,眼睛亮了:“这个味道很新鲜。” 第11章 卖菜 能让太子说新鲜,四阿哥当真有些好奇了,夹起来吃下一口,味道确实新奇,也足够美味。 豆腐的香和肉香结合得刚刚好,再加上吸满汁水的小白菜干那种说不上来的滋味,比不得山珍海味,吃起来却莫名上头。 冯巧儿并不知道面前两人压根儿没吃过小白菜干,却对这种新鲜吃食格外上头,只觉她娘说二人贵不可言大约是看走了眼。 很快第二道菜上桌,小野鸡炖蘑菇,桌上两位客人的兴趣肉眼可见地下降。 这道菜是冯巧儿最喜欢的,见两人反应平平,腹诽了一句不识货,又出去端菜了。 第三道也是肉菜,豆角干炖肉,桌上客人同样不是很感兴趣,至少不如小白菜干炖豆腐吃得多。 不吃就不吃,剩下都是她的,冯巧儿心里美滋滋。 最后一道压轴菜,空心菜三吃,分别是油淋空心菜、蒜蓉炒空心菜和空心菜蛋花汤。 太子吃了一口油淋空心菜,点点头,指着放在墙角的那筐油绿油绿的叶菜,问冯巧儿:“就是那边的菜?” 又让姑娘猜对了,最后一道菜果然最受欢迎,冯巧儿笑弯了眉眼:“就是那边的菜,一共种了两筐,现采现吃用了一筐。” 可惜叶菜不禁炒,缩水严重,满满一筐也就做出这三道来。 “那一筐我买了,带回去吃。”太子说着摸向腰间,这才发现出来得匆忙,竟然忘了带装钱的荷包。 正要喊随从,却见四阿哥将自己的荷包递了过来。太子看也不看,直接扔给冯巧儿,问她够不够。 “印公子照拂我姐妹多年,今日算是答谢宴,怎能收公子的钱?” 原主被许给常妈妈的儿子做媳妇,怕常妈妈心里不自在,姜舒月一直在灶屋避嫌,只让冯巧儿端菜。 冯巧儿很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听到印公子要买那筐青菜,姜舒月才走进来。 尽管心疼,姑娘这样说了,冯巧儿还是将荷包放在了炕桌上。 太子看了姜舒月一眼,又看冯巧儿,并没收回桌上的荷包,只含笑问冯巧儿:“你上回喊她嫂子,怎么不见你哥哥?他不在家吗?” 冯巧儿点头:“我哥哥在城里读书。” 太子又问:“在乌拉那拉家的族学?” 冯巧儿“嗯”了一声,扎心补充:“我哥哥已经是秀才,只等中举,姑娘就是我嫂子了!” 也就是说现在还不是,太子略略放下心:“乡试可不好考。” 这个冯巧儿知道,她也很担心:“没办法,家主是这样说的。” “若你哥哥连考不中,怎么办?”太子追问。 “不会,不会,我哥哥读书很好!”冯巧儿都被问急了。 她越急太子越放心,他就说乌拉那拉家嫡出的姑娘,即便是个傻子,也没有嫁给奴仆之子的道理。 敢情这桩亲事是附了条件的。 也就是说,冯家的儿子只有在中举之后,才能迎娶他的小姑娘。 换句话说,如果冯家的儿子一直落榜,他就一直达不到家主的要求,也就一直娶不到乌拉那拉家的姑娘。 帮人中举可能不容易,但让人落榜并不难。 对上冯巧儿气鼓鼓的脸,太子轻笑,转而问姜舒月:“你现在病好了,想回家去吗?” 如果她回家去,就必须参加选秀,落选了才能自行婚配。 而他是太子,又怎会让她落选? 反正现在没人关注到她,只要她及时回家,一切都好办了。 经由选秀进宫,名正言顺,背靠乌拉那拉家这棵大树,她搬进毓庆宫也更安全。 这穷山恶水,这漏风的破屋,原以为有回家的机会她会很珍惜,结果对方想都没想直接摇头:“不瞒印公子,我虽是家中嫡长女,但生母早逝,阿玛续娶,继福晋面甜心苦,回去也是遭罪,不如留在田庄自在。” 与他一样,都是没娘的可怜娃。 好歹他还有一个疼爱自己的阿玛,而她什么都没有了。 若是男子,即便遭遇如此逆境,长大之后也能靠自己闯出一番天地。 女孩子就不一样了。 她们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嫁人就是第二次投胎。 连个反悔的机会都没有。 自古婚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亲是最终拍板的那个人,可人选一般由母亲相看。 之后的婚嫁也是由母亲操持。 生母早逝,摊上这样一个面甜心苦的继母,也难怪她不愿回去。 可她堂堂高门贵女真就甘心下嫁给一个穷酸书生吗? 更何况那个书生还是她家的下人之子。 就算对方甘心,他也不能让。 乡试三年一次,最近一次也要等到后年,来日方长。 “冬天青菜难得,现摘现吃更难得,想必你们也是费了一番力气的。” 太子将炕桌上的荷包朝前推了推,示意姜舒月收下,“我喜欢吃你种的菜,今日答谢宴的饭菜也合胃口。你若将钱收下,我下次想吃了还会来。你若不收,便是与我生分了,下次我也没脸来了。” 姜舒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当即把荷包收下。笑吟吟向印公子道谢,又亲自收割了另一筐空心菜,小心地用粗麻布包好,让冯巧儿拿出去交给印公子的随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target=_blank class=linkten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 title=蒹葭是草target=_blankgt;蒹葭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