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百思不解无人上门
二娘三娘带着弟弟们走进来。 范宁笑着迎上去,“传单就是一种纸,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上面,能很快的让人知道。” “让你们来,便是想让你们明天上学堂时候,也能帮阿兄宣传一下。” “宣传什么?” “只要诗经等四部蒙学书的人,都欢迎到我们作坊在兼职。每天过来码印章干活一个时辰,就能得十文钱。” 这就是范宁的办法。 普通的读书人,或许看不上这十文钱。 但相对于这些读蒙学的十几岁半大孩子来说,干这么点时间,就能赚那么多钱,绝对很吸引人。 因为范宁这几天也挺四郎他们说,在蒙学馆里,就有家境不太好的人,每天去书肆抄书。 花几天时间,抄一本书能得好几文钱,很多人都去干。 比起抄书,还是范宁这个活更赚钱,只要把消息放出去,就不愁识字人过来。 “这个主意行么?” 王维还是有点不确定。 范宁只反问一句,“要是你,你听到这个消息,来不来?” 王维只想了一下,“来,肯定来。” 所以说,这事不就行了么。 范宁当即就弄了个模板,写了招工的广告语。 然后就刷了许多份,分给陆活他们,让他们第二天就去各坊学馆散传单去。 “也不知道啥时候才有帮工上门。” 王维这边,已经先一步,开始自己动手,排版他需要抄录的书籍了。 范宁也正好用王维来测试工作效率。 他烧制出的这一批陶字,总共有十套。 每一套包含六千个单字,可以说是包括了绝大部分书籍里的字。 除了这十套共计六万字之外。 范宁又额外烧制了一百套五百字的套件。 共计五千字。 范宁从网上查询得知,普通人只需要认识五百个字,就能阅读报纸和书籍。 这五百常用字在各种书籍里分布占据将近85%以上。 因此,范宁只需要制作少量全套字库。 剩下的都在这五百常用字里找,排版校对时间效率,当然就更快。 毕竟,从五百字里找一个字,比起六千字里找一个字。 效率不言而喻。 只是,在作坊里左等右等,始终不见一个人来应聘。 这让范宁心里有点不安。 这古代读书人好面子,范宁是知道的。 但是有钱赚这样的机会,应该不会错过吧。 范宁突然觉得,自己是现代人,或许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来套这个时代的大梁人? 但是就连王维这样土著大梁,他也觉得很合适... 范宁有点忧心忡忡。 元大儒吩咐自己的事,是无论如何都要做好的。 人家好不容易从女皇陛下那里求来了资金。 买了作坊里的纸,现在又增订业务,要印刷图书,范宁不想让人失望。 午时已过,范宁连吃饭的心情都没有。 之前为了能吸引更多人来应聘,范宁还特地让二娘他们找来几个善做面食的大娘。 每天不限量的炊饼和菜肉汤供应,真的可以说是远超大梁普通商铺的高规格了。 这些也明明都写在传单上了,为啥就没得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