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即便包拯能够看见冤魂,也是一样。 “笑什么?”包拯带着几分无奈的摸了摸公孙策的头,随后看向右侧,那里好像有卖馄饨的? “吃碗馄饨?”包拯低声问道。 “包大人请客吗?”公孙策弯了弯眉眼问道。 “公孙先生请客,本府的钱财可都在先生身上。”包拯一脸严肃的说道。 公孙策弯着眉眼笑容加深,那倒是,包大人身上大概只有三十文钱。 走进馄饨铺刚刚坐下,公孙策似有所感的看向对面,不由一怔,对面的妙龄女子正静静的看着他。 ——小风筝? “怎么?”包拯皱眉瞥了眼已经收回目光的那妙龄女子,一边看向公孙策,那女子,阿策认识? “没,只是看到了梦境里的人。”公孙策垂下眉眼,心头诧然,此时此刻的小风筝怎会出现在此处? 梦境里的人?! 包拯目光不由冷厉起来,公孙策的梦境里居然还有女子?! “她和三大神器有关。”公孙策低声道。 包拯一怔,随即脸色缓和下来,“即便如此,也不要再想梦境之事。”包拯一边说着,一边将馄饨挪向公孙策,“待乌盆的事了,我们便启程吧。” 公孙策点点头,很多事情都和上辈子记忆的不同,看看,明明上次是旅途中遇见小风筝,没想到这次却是在开封见到了。 ——但即便如此想法,公孙策还是忍不住再次看向对面。 “阿策!” 包拯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压抑。 公孙策疑惑的看向包拯。 包拯盯着公孙策清亮干净的眼睛,一字一顿,“我不喜你这般” “啊?” “在意除了我之外的人。我、不、喜。”包拯一字一顿,缓缓说着,声音低沉,语气郑重。 公孙策呆了呆,随即下意识的脱口而出,“我只在意你呀。” 待说完,公孙策慌了。他,他,他怎么这般说法,这,这,这话不对劲!不,不对! 但对坐的包拯,却是笑了,笑容中满是愉悦,仿若桎梏已久的某种枷锁终于挣脱般的从身到心的疏阔爽朗。 “那就好,吃吧。”包大人心满意足了。 而对坐的有些呆傻的公孙策看着包大人从未有过的这般疏阔愉悦的模样,心头反复来回的是:原来,包拯也有这般笑容。 ——包大人原来也会笑得这么开心! 在回去府衙的路上,公孙策看着身侧的包拯,心头酸涩,他上辈子跟着包拯大半辈子,从未见过包拯这么放松的闲适模样,——原来不是包拯不会笑,是包拯从未有过笑的机会。 而这次,包拯那么开心的原因是他的那句话: ——我只在意你。 他很想说,他也不知道为何会脱口而出这句话,虽然他最看重的的确是包拯,但是,但是……他不知道,他这句话背后的意义,是否是包拯所想要的,他有些慌乱,想说些什么,但看着身侧的包拯身上那还未散去的愉悦,他便什么话都无法说出。 而未曾想到的是,快要到府衙门口的时候,包拯突然顿住脚步,转身看向了公孙策。 “不用担心,不用紧张。”包拯凝视着公孙策,慢慢的说着,“我们依然如同现在一般。” 公孙策一怔,随即明白过来。 ——包拯懂他的心思,知晓他此刻内心的慌乱。 “好。”公孙策垂下眼,掩住眼里的酸涩。 而公孙策垂下眼帘之后,头上一阵摩挲的感觉,是包拯,在轻轻的拍抚他的头。 “阿策在我身侧,我便心安。”包拯收回手,声音有些暗哑。 ——他所求的远远不止这些。 但,此时此刻,却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阿策还需要时间。而他也需要时间。 ******* 乌盆一案因为苦主是乌盆一事,引发了开封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好奇和关注。 在落日时分,展昭和白玉堂就赶回了开封府。 “所以,李浩这个人确实存在,然后现在失踪了?”包拯放下案卷,“那么王进呢?” “王进和李浩一个乡?”公孙策看着案卷,心里头有些讶异,虽然上辈子查乌盆案,也知道王进和李浩是同乡,但是,却没有这么明确的指向。 “不止如此,那丁克兄弟也和李浩是一个乡。”包拯说着,放下案卷,看向展昭,“明日跟踪那丁克兄弟看看,顺便查一下,最近一个多月,可否还有其他行走商人失踪的消息。” 第127章 开封事4 待到第二日入夜时分,公孙策便与包拯来到了至枫亭,身后还跟着好奇的白玉堂。 却不想在至枫亭里,除了王进,他们还见到了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小风筝,以及李浩的妻子玉娘。 那小风筝一见他们,便露出了几分顽皮和高傲的笑容,一如上辈子。 但公孙策却是皱起了眉头,此时此刻,小风筝不该出现在这里的。 而包拯直接就拧眉了,目光露出不悦,盯着王进,“王公子,她们是谁?为何出现在此处?” 王进忙拱手作揖,擦了擦汗,这会儿他也知道了眼前这个黑脸的就是鼎鼎有名的包青天包大人,包大人身侧的便是第一才子公孙策,公孙先生。至于两位身后的那个长得好看的少年,他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