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节
书迷正在阅读:朕是个万人迷[快穿]、忠犬总是跟着我[快穿]、我真的只想学习[快穿]、别人家的CP也这么疯吗、漂亮炮灰已觉醒、双生怪物[快穿]、扮演病弱反派却被所有人告白[快穿]、崩坏男主又断我红线[快穿]、快穿之炮灰不想摆烂、末世重生:摆烂咸鱼竟是钓系大佬
傅征途点点头:“上过,妈以前上过女校,也经常考第一名。” 傅征途垂下眸,周铃兰从小就有才名,要不是出了那件事,她就算不是一代才女,也起码是书香门第的闺秀,不至于埋没在乡间几十年。 所幸遇到自已的父亲,相知相爱,也可惜夫妻缘薄,没能白首终老。 好一个“也”,她就不该问,反正全家就她一个人不是考第一名! 也是,能生出傅征途和傅远航这样逆天的儿子,周铃兰怎么可能笨呢? 苏桃桃默默低下头,认命地和数学卷子搏斗。 …… 第434章 光阴的故事 今年的月饼预定远远超出产能,还只是销往本市附近的诚镇,以及部分老客户,如果销售范围覆盖全市乃至全省,甚至全国,再开多少条生产线也不够。 月饼是应节食品,一年只有节前那两个月生产月饼,太早生产也存不住。 所谓的“月饼专线”忙完那两三个月,又会分散投入到其他生产线帮忙,等到明年的中秋节前再生产月饼,所以苏桃桃也没打算扩产。 今年也只是“试营业”,毕竟市面上的月饼口味很单一,不是豆沙莲蓉咸蛋黄就是五仁,而且都是一斤装起卖,普通家庭能买一斤应下节就不错,根本不舍得多吃几个口味。 所以定价两毛钱一个、单个独立包装的“椰蓉月饼”一经推出,又成了月饼行业的“神话”,买一斤不舍得,买一两个尝尝鲜总是舍得的,于是一上市就卖断市,供不应求。 原本定了椰子糖当节礼的单位也是在原有订单的基础上,追加月饼福利,发一斤发不起那就发一个,所谓物以稀为贵,这一个倒是比一斤都显得珍贵。 总部那边是省外为数不多收到月饼的兄弟单位,两位收到月饼的同事美滋滋地和她们的朋友聊八卦: 同事a:“南边那个附属食品厂今年出了椰蓉月饼,你们单位发了吗?” 朋友:“没有啊,卖椰子糖那个?” 同事a:“对啊,除了他们家,还有谁家这么有想法?” 同事b:“也是,不过我们单位也抠门,只发了一个。” 同事a:“哪里是抠门啊,根本就订不到好吗?你那看个月饼多精致,比正常月饼小了足足一圈,跟艺术品似的,我都不舍得吃呢。” 同事b:“那个包装袋才好看,包装袋上的小孩儿又长大了,今年还多了条大黑狗,跟连环画似的,我们家小孩把往年的包装袋都攒起来,当宝贝似的存着,天天问我怎么还不出新的。” 朋友羡慕道:“你们单位福利真好,我们单位今年人多,别说月饼了,发的椰子糖比去年还少了一点呢,不过今年的包装袋真的很好看啊,我家小孩也很喜欢。 听说那个包装袋设计者计划在上高中之前,画完一本叫做‘光阴的故事’的连环画,他明年就该上初三了,估计明年暑假前就能上市。” 同事a:“真的吗?你怎么知道的?南部基地离我们总部十万八千里,连我们都不知道,你听谁说的啊?” 同事b也表示疑惑:“不能够吧?这包装袋上的图案是一个初中生能画出来的?” 朋友:“怎么不能够啊,严格来说,第一批椰子糖上市的时候他才上小学四五年级呢。” 同事a:“假的吧?” 朋友:“嗨,我骗你有糖吃啊?我有亲戚在那边上班,我亲戚说包装设计者是附属厂厂长的亲侄子,还说厂长一家老小长得都很好看,都很聪明,人家女厂长能生产出这样的产品,侄子画个小包装袋怎么了?” 同事b:“倒也是,你说他要出连环画是真的吗?是真的就好咯,我家那臭小子就不会天天追着我要包装袋。” 朋友:“是真的,听说已经送到印刷厂排期印刷了,快的话,今年寒假上市也不一定。” …… 朋友的小道消息没有错,1-9-7-6年的寒假,傅远航主笔,唐老背书,附属厂独资出版的连环画“光阴的故事”首版正式面世。 …… 第435章 五年磨一剑 这年头,不经过出版社或者主流媒体,敢自掏腰包自负盈亏申请书号出版的个人或者单位都不多见。 毕竟通讯不发达,没有名气、无法营销,基本就等于滞销了。 但是傅远航不一样,他自带“流量”,给食品厂设计包装袋给他创造了不少潜在的买家。 不过保守起见,首印也就印了一万册。 而且全部赠送傅远航的亲笔签名。 这个是苏桃桃提议的,她觉得这对傅远航和食品厂来说都特有特别意义,光阴似箭,日月如梳,五年磨一剑,人和事业,都和那些努力的光阴一起有了质的飞跃。 傅远航这几年的课外时间,一半用于勤工俭学,一半用于跟唐老学画画,他把时间分配得很好,每件事都做到了极致。 他的光阴一天都没有白费。 寒假放假的第一天,傅远航便来到了印刷厂给这一万册连环画签名。 他不仅仅是签名,偶尔写上一两句祝福的话,或者即兴画点小玩意,耗时了足足一周多才全部签完。 “阿航,我们厂好些职工都想给孩子订,你能不能帮他们在上面写几句勉励的话?” 印刷厂的陈厂长和老邓他们和苏桃桃一家都是老熟人了,从食品厂还是小工作坊的时候开始合作,一直到现在,他们一步步见证着食品厂从小作坊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顺便也带动了他们厂的业务发展。 傅远航和尘尘有时候会跟着苏桃桃过来,老厂长特别喜欢这两个孩子。 傅远航笑道:“当然可以,荣幸之至。” 陈厂长面泛红光,傅远航这本连环画他亲自看过,看的津津有味,一页也没有落下,他自已留了十几本,还另外订了几十本打算送给亲戚朋友家的孩子。 厂里的宣传工作也是他做的,厂里一年到头不知道印数多少书,他们都看腻了,但是这么高质量的连环画,陈厂长还是头一回见。 不管是故事的内容,还是栩栩如生的画功,都甩市面上流行的连环画好几条街。 陈厂长自然要大力宣传。 厂里大部分人对傅远航也不陌生。 他们每年的福利都有椰子糖,他们家的孩子都很喜欢攒包装袋,听说傅远航出连环画,家里有孩子的,甚至没孩子的都去支持。 重点是:彩印! 这年头黑白印刷的连环画售价已经不低,彩印的价格更是黑白印刷的好几倍。 一开始苏桃桃带着傅远航来说要彩印的时候,陈厂长担心过,也劝过他们少印一点,毕竟是自费印刷,没有出版社兜底,东西印出来都是钱,卖不出去多浪费啊。 可以少印一点,看看市场反馈,好卖再多印一点,虽然印刷成本会稍微高一点,起码有保障。 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没底,都是奔着帮傅远航跑“销量”的心态订购的。 直到陈厂长看完全册以后才知道为什么他们这么有底气! 这哪里是连环画?分明是艺术品! 不就是区区一万册吗?印! 不如一次印两万册?十万也可以?肯定很快卖完,就要加印的! 陈厂长现在看傅远航的眼神,比看自已亲孙子还慈祥:“阿航啊,我们厂一共订了五百多册呢,签起来还是很费劲。” “没关系,”傅远航摇头,“如果需要带上孩子的名字,也可以一并把名单给我。” 陈厂长愣了下:“带上孩子的名字?” 傅远航点头:“比如祝尘尘小朋友身体健康,天天开心这样。” 陈厂长失笑:“不用了,其他人不用了,我把我家那几个臭小子的名字给你,你写上他们的就行。” 至于其他人,既劳师动众又辛苦傅远航,还是算了吧。 这样来一来,自家孩子还是独一份呢,亲戚家孩子收到这个“礼物”肯定也很开心。 傅远航又花了一天多的时间签完印刷厂的“特签”,才拿着新鲜出炉的连环画去唐老那里。 唐老这几年的身体大不如前,远在首都的侄子好几次催他回首都去养老。 唐老自已更喜欢这边的气候,就一直没有答应。 更重要的原因是舍不得傅远航这个“关门弟子”,有天赋的人的很多,肯学的人也很多,但是既有天赋又肯努力,长得好,脾气还好的,找遍全国也找不出来,偏偏就被他遇到了一个。 你说唐老能不把傅远航当宝贝吗? 况且还附送一个打酱油都比一般人学得好的尘尘小宝贝呢。 唐老是真的很喜欢这两个孩子,不想离他们那么远。 傅远航把《光阴的故事》递给唐老:“老师,这是首印册,请您过目。” 唐老看过无数次的底稿,拿到印刷稿的时候还是被惊艳到。 “这颜色比线稿的颜色还要鲜明,整体效果比我以为的要好,印刷厂那边有心了。”有些地方的色彩明显是调整过的,需要经过多次调色才能印出这个效果。 傅远航点头,笑道:“陈厂长人很好。” 唐老捋着小山羊胡子,越看越满意:“阿航,你有想过以后的规划吗?你是想走画家这条路,还是有其他想法?” 前几年傅远航还小的时候,唐老没问过他这些问题,傅远航今年已经十五岁,可以开始为未来做打算了。 傅远航摇了摇头,眼神带着歉意,却也很坚定:“老师,画画只是我的爱好,不会成为我的主业,至于将来我要做什么,我还在摸索。 嫂子隐晦地说过,过几年可能会有考大学的机会,我哥哥是研究生,我也想一直读书,将来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虽然他们没有明说,但傅远航不傻,嫂子这么努力学习,大哥还针对性给她出试卷。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马上要恢复高考了。 他现在才初二,还有几年时间思考自已最想做什么,最适合做什么,不拘泥于只做一个画家。 唐老自然知道傅远航也是读书的好苗子,这样的好苗子如果有机会上大学,做更大的贡献,他当然全力支持。 他收这个关门弟子的初衷也不是非要他继承自已的衣钵,当个画家。 自已的技艺有人传承,并且能够一直传承下去,他就很心满意足。 “不管阿航决定做什么,我知道你都一定能做到最好,慢慢想,不着急。”看破不说破,其实他也多少收到了一点风声。 看看外面的情况,但凡有点触觉的人都应该知道,恢复高考这件事势在必行。 就是看早一两年,还是晚一两年。 如果傅远航将来考去首都上大学更好,他也就可以顺成章回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