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
贺青云先去一旁铜盆处净手,来到她身侧在她对面落座,温柔道, “不会有事的,太后娘娘喜好风格妍丽,画风又大气的作品,我所画该是投其所好,咱们呢,不求出挑,别出乱子就成。” 贺家既然与程家联姻,那自然也是中立一派。 程亦歆淡淡应了一声。 不多时翠姐儿听说爹爹回来了,扑过来抱着贺青云,贺青云牵着孩子进了东次间,“来,让爹爹瞧瞧你作的画。” 程亦歆看着他清逸的背影,眼眶忽然酸了酸。 从看诊到现在,过去足足三个月了,还是没有大起色。 是没治好,还是有旁的缘故? 这时,心腹陈嬷嬷进来了,看了一眼东次间的方向,低声问程亦歆, “那方子还剩最后一副药,您看今个儿还要熬吗?” 这事除了陈嬷嬷,程亦歆没告诉任何人,那方子也由陈嬷嬷收着,药也是她老人家亲自熬,对丫鬟们就说是她要补身子,也无人起疑。 程亦歆这个人做事有始有终,淡声道,“熬吧。” 贺青云陪着孩子作了一会儿画,用过膳,又去西次间亲自照料孩子,翠姐儿很顽皮,三岁大什么东西都能往手里抓,也爱蹦床,程亦歆怕她摔着,着人做了一张小小的架子塌,四面围起来,给她玩耍。 等到哄孩子睡了,贺青云回到西次间,一眼瞧见桌案上搁着一碗黑漆漆的药。 他神色暗了暗,没有立即去喝,而是将外衫退下,搁在屏风架着,这才慢腾腾来到桌案后坐着,看着那碗药没动。 程亦歆侧对着他,正在看账簿,余光注意到他的动作,却也没吭声。 过去夫妻俩无话不谈,如今因为这桩事弄得起了隔阂。 起先贺青云也很配合,渐渐的,心里生了烦躁。 这里头当然也夹杂着不能如妻子愿的羞恼。 贺青云沉默地伸出手扶住那只碗,程亦歆看着他踟蹰的样子,忽然泄气地开口, “算了吧,不想喝就别喝。”她露出笑, 贺青云看得出来她笑容很勉强。 便有些进退不得。 他确实不想喝,却也不想让妻子失望。 犹豫片刻,他还是端着药碗一口饮尽。 程亦歆看着他咕咚咕咚的喉结,心情复杂地笑了笑, “这是最后一次了....” 贺青云一顿,喝完,抬袖拂了拂嘴角的药渍。 过去多么讲究的贵公子,如今被逼得失了风度。 程亦歆眼眶再度一酸,她有些后悔了,如果从一开始就默不作声,夫妻俩之间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天底下不少夫妻到了三四十,便分房睡,那丈夫睡去小妾屋子,正室过自在日子的也不少。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婚姻。 是她过于追究完美了。 这样总比去外头养女人的好。 程亦歆忽然释然一笑,“青云,往后咱们再也不折腾这些了,好好过日子吧。” 贺青云脸色一窒,一种无边的愧疚涌上来。 “对不起歆儿....” 程亦歆使劲摇头,决定放下后,她这一刻竟然觉得无比轻松,好像卸下了沉重的负担。 “没有,我觉得这样很好,时辰不早,我们歇着吧。” 程亦歆先一步上了拔步床,贺青云去沐浴,这一次他洗得有些久,程亦歆就没等他,也没有必要等,先合上了眼。 贺府大大小小的事全靠她一人料理,程亦歆平日很忙碌,她是能干的性子,不比程亦安舍得放权,这事不放心,那事得问一问,事必躬亲,又是宗妇,连着贺家宗族的事都让她出面,没法子,谁叫她是程明昱的女儿,族里那些人对她的信任胜过公爹和贺青云。 一日下来,已是十分疲惫。 迷迷糊糊觉着有一只手在她身上游移,程亦歆顿时醒了神,不多时他身子贴了过来,细细啄着她肩骨,程亦歆脊背僵住,心里的念头又被勾起来。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知道他要做什么,程亦歆这回却按住他,转过身脱离开他的桎梏,冲着黑暗里的丈夫嫣然一笑, “我乏了,咱们睡吧。” 贺青云看着她陷入沉默,渐而陷入痛苦。 第58章 分房 翌日阖府要入宫给太后贺寿, 程亦安起了个大早。 二太太王氏向来与太后亲昵,今日一早便起来拾掇,自个儿盛装打扮, 又将几个媳妇和儿子女儿均叫过来, 仔细检查一番, 生怕有疏漏。 “太后娘娘最是严谨, 不容得人犯错,你们记住, 进了宫,谨言慎行, 不要招惹是非, 有什么话如实回, 她老人家不爱人撒谎.....” 絮絮叨叨交待一番,见程亦安似乎有些出神,忍不住蹙眉, “栩哥儿媳妇,你怎么了?” 程亦安心情不大好, 过去每隔五日长公主总有信笺来, 而今日却没有消息, 换作寻常,她这会儿必定去一趟程家,寻爹爹打听究竟, 孰知今日太后寿诞,一时脱身不得,程亦安便有些心不在焉。 “我昨夜没睡好,一时失了神,婆母勿怪。” 二夫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长房没有进宫的资格,三夫人这边与太后不熟络,不敢带晚辈去,陆家这边便只有二房一屋子并三夫人入宫进贺。 五小姐陆书芝进 了宫,脸上便扬起笑容。 她哥哥是皇帝的心腹,皇帝和皇后都很疼爱她,她母亲是王家的女儿,太后这边也格外看重她,只要进了宫,陆书芝便是最受瞩目的姑娘之一。 陆国公府的人来得早,被宫人领着径直去了慈宁宫。 寿宴摆在慈宁宫西面的寿安宫。 不是什么人都有脸面入慈宁宫给太后磕头。 三夫人便在外头磕了一头,去了寿安宫等着。 王夫人带着媳妇儿子女儿进了慈宁宫正殿。 进去时,太子妃正在伺候太后喝茶。 二夫人先带着晚辈给太后磕头,齐贺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太后听腻了没什么表情,只摆摆手示意他们起来, “你如我亲侄女一般,不拘这些虚礼。” 二夫人到了太后跟前,便没了往日那股神气劲,神色极为柔和, “倒不是拘虚礼,实在是孩子们都惦记着您,给您绣了个物件,想孝顺您,望您不要嫌弃。” 话落,便吩咐门口的宫人将携来的寿礼奉上,这是一幅足足有两丈长的百寿图,绣工极其精湛,是二夫人请了苏杭的手艺人花了半年功夫绣成,而陆家这几位晚辈实则是在旁边帮着扯了扯针线,绣了些许个花儿鸟儿的,便当是尽了心意。 这幅绣画,价值不菲,装裱在屏风里,定是十分气派。 太后喜欢气派而奢华的物件。 “很好,孩子们费心了。” 又吩咐嬷嬷各人给了赏赐,命人看座。 陆栩生近来在江南闹得动静,太后心知肚明,这等功勋将来是要载入史册的,若是陆栩生为她所用,太子何愁登不上皇位? 太后看着程亦安心情五味杂陈, “栩哥儿媳妇过门也有大半年了,还没好信儿?” 太后这么一问,最紧张的不是程亦安和二夫人,而是一旁坐着的太子妃。 程亦安还未坐稳,立即又起身,那头二夫人先替她回了, “回娘娘的话,还不曾有孕,侄女也愁过,后来想着孩子得看缘分,也就不急了。” 二夫人说这话时,眼神往太子妃一瞄,果然见太子妃神色微微缓了缓。 太后如今心里最愁两桩事,一桩便是太子登基一事,一桩便是太子的子嗣。 太子与太子妃成婚也有好几年了,可惜太子妃肚子一直没动静,为了子嗣着想,太子妃甚至主动给太子纳了几位妾室,可惜偌大的东宫,也仅有一襁褓中的小郡主,不见男孙。 什么贺不贺寿的,太后压根没心情,她就盼着太子妃给她生下一曾孙。 可惜没有。 二夫人说孩子得看缘分的话,实则是宽慰太后。 太后闻言不再多说, “香丫头在临溪亭那边玩,你们几个孩子去那边吧,留你们母亲陪我说会儿话。” 太子妃闻言便起身带着程亦安等人离开。 那三少爷陆继生得去外庭吃酒席,陆书芝一听表姐王云香在临溪亭便率先一步前往,二夫人嘱咐柏氏要看着妹妹,柏氏只能跟上去。 只有太子妃和程亦安落在最后。 有了方才太后那一问,太子妃和程亦安便算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二太太也时常催你?” 二夫人的性子,太子妃是清楚的,眼光苛刻,对儿媳妇绝不算温和。 程亦安失笑,“唠叨几句是免不了的,只是如今我们家国公爷不在京城,我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太子妃被她最后一句话给逗乐了, “没看出来你也是个洒脱之人。” 程亦安想起前世的求子历程,那是一把心酸一把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