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淑妃不知道杜宣缘来找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 她依旧没有见皇儿的机会,也不曾与杜宣缘达成什么合作,好似对方真的只是找自己叙叙旧。 可淑妃却对这段叙旧念念不忘。 她总觉得,杜宣缘所说的每一句话自己都听得明白,却又完全糊涂着。 此后,更令她惊讶的是,陈仲因自请除去定北大将军的职位,将所有权力都转交给杜宣缘。 朝堂一片哗然。 尽管文官写谏文写得笔杆子都断成两截,可掌控皇城局势的兵马握在杜宣缘手上,朝堂大事由这位雁王做主,再多詈骂之语,都不过是蜻蜓点水,止增涟漪罢了。 这时候淑妃再回忆起杜宣缘当日所说。 她恍恍惚惚间升起一个念头——难不成,这定北大将军的功绩,都是杜宣缘借陈仲因这个壳子立下来的不成? 一旦有了这个念头,尽管心里无数次说着“不可能”,淑妃都忍不住深思下去。 她在宫中,曾也见过陈仲因。 温良柔善,实在不像能在战场上杀伐果决的狠角色。 只是,若杜宣缘一直在他左右,又如何在不被人察觉的情况下以他的名义立下这不世之功? 淑妃百思不得其解。 一如当年她怎么也想不通,杜宣缘的“尸身”是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的。 二皇子即位后,尊淑妃为太后的诏书迟迟未到。 初时,淑妃还心存侥幸。 她想着当年自己在陈家的事情上帮过对方,杜宣缘前段时间还找她叙过旧,再怎么样也不该冒大不韪,将她这个新帝生母撇到一旁。 可淑妃又无比清楚,她的儿子不过是个傀儡皇帝。 甚至皇儿自身都是泥菩萨过河,怎么保全得了他的母妃? 淑妃觉得自己应该惶恐不安的。 然而事实上,她现在却无比平静,像是对这场成王败寇的较量早有所料,等待着自己最终的判决。 只是她没想到,送来这份判决书的,会是王美人。 这个被她和贵妃联手废去生育能力,像皇帝豢养的金丝雀,对她们毫无威胁。 她似乎也看透现状,这一年来对皇帝言听计从、曲意逢迎,得到不少赏赐,倒是叫贵妃眼红,屡屡在自己面前煽风点火。 淑妃对此不以为意。 不过是蝇头小利,她而今拢不住皇帝的宠爱,对方心思在谁身上对她都没有区别。 只要这后宫里没有新的皇子诞生。 她的对手都只有贵妃一人。 没想到,竟是皇帝的胞弟先下手,最后还叫外人摘了桃子。 自皇帝病重后,王美人好似察觉她是无根浮萍,不再在众人面前现身,仔细算来她竟有月余未曾见过这位妹妹。 想到这儿,淑妃眸光一闪。 她看向王美人的目光也饱含深意。 此情此景下,由不得淑妃不多想几分。 先帝的身体每况愈下,似乎就是在王美人入宫后不久。 历王的背叛固然猝不及防,可千里之外的定北军能及时赶到皇城,未免有些可疑。 若是,在深宫有眼线,提前给出消息呢? 王美人朝淑妃端正的行宫礼——这还是她初入宫时,因失礼被淑妃派来的嬷嬷狠狠教出来的。 一板一眼,端庄无暇。 淑妃因心中的猜测面色微沉,她并未回礼,更没有让王美人起身的打算。 王美人却自行站定。 她掩在衣袖下的手腕一翻,金线织边的帛布诏书在淑妃面前展开。 王美人省去宣旨的步骤,道:“淑妃苛待宫嫔,戕害皇嗣。迁居显陵,为先帝守陵。” 淑妃愕然地瞪着她。 无论如何,她都想不到,这些人居然真的敢将新帝的生母逐出皇城。 还是以这个由头。 事实上,淑妃早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她清楚自己这个准皇太后,是杜宣缘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大障碍。 但杀了她,便给新帝及成国公一个拨乱反正的理由。 即便现在雁王风头正盛,可待时机成熟,天下依旧是他们家的。 而今,杜宣缘留下她这个大隐患,只为羞辱自己。 淑妃顿时怒不可遏。 她毫不体面地挥开上前钳制她的内侍,怒气冲冲道:“本宫乃皇帝生母,尔等焉敢如此待我!” 内侍不为所动。 两手如铁钳般牢牢抓住她。 淑妃挣扎得鬓发散乱,大声嚷嚷道:“待我儿亲政,定会迎我回宫!” 她如何不知“舂歌”的前车之鉴。 可事到如今,她若被赶出皇宫,深宫中由杜宣缘的人一手遮天,那才永无翻身之日。 就在这时,冷眼旁观的王美人忽然走向她。 宛如困兽的淑妃惶然看向她。 淑妃紧盯着王美人向自己伸来的手,目光中满是警惕。 可王美人只是将她散乱的发丝拢整齐。 她轻声道:“姐姐曾对我说,不论如何也要正衣冠,端言行。” 淑妃仰起头,刺眼的阳光模糊了视线。 “你……” “抱歉。”王美人垂眸,“是我要送你去守陵的,淑妃姐姐。” 淑妃猛地瞪大双眼。 杜宣缘将淑妃的去留交给她来决定。 在皇宫里那些时光,如果说,皇帝是她此身痛苦的根源,后宫里的高位妃子们便是恶虎的伥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