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院住得人也不少吧?”冷不丁的,姜向南开口了。 得到王家兄弟齐齐点头确认后,才笑盈盈地继续说道。 “那就好好宣传今天看到的,因为女方家落难就迫不及待地来取消婚约,还不要脸地想要回彩礼……要是放我们胡同,以后都没人敢给他说对象。” “姜向南!你和我哥才是兄弟吧。”王立搓着手臂叫。 这法子就像是他哥能想得出来的,不声不响地咬人一口,连哪被咬了都不知道。 “我哥聪明吧。”来自妹妹的无脑崇拜。 裴玄点头赞同:“这种人就是该好好收拾,说他两句不痛不痒有什么用。” “你们四个才应该是一家人!”王立忍不住再次感慨。 “快走吧,一会儿供销社该下班了。” 短短百来米,他们走了半个小时,这天光都开始渐渐带上了余辉。 *** 洛川市,土台胡同。 “向北,你看看东西带全了没有?” 板车停在王家门口,姜爱国不放心地再次问了遍。 “没带又回来拿呗!反正那么近。”姜向北低头看了遍竹兜里的工具:“爸,我们走吧!” “走!” 几米开外,胡同口。 一辆板车停放在墙边,正对着十字路口,左右马路上都是川流不息的人群。 姜半在两个后轮下各塞了块石头固定,然后按照早先安排的那样,拿出十几个竹碟子放到手边。 板车前半部分是六个竹篮子,篮子上都盖了层布。 后半部分空着。 姜爱国和平子爷爷把板车下的东西拿出来很快填满了空地。 新鲜苹果、水果罐头、还有些产妇们做月子吃的醪糟和鸡蛋什么的。 姜向北没忙活板车上的摆设,而是在一遍支起个差不多高的小桌子。 刚把饭盒一一摆到桌上,盒里五颜六色的配料立刻吸引了两个路过女同志的视线。 两人穿着相同蓝色短袖衬衣,左胸口别着国徽。 “看看是什么?” 土台胡同里有小摊贩她们都知道,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把摊子摆在路边来。 小桌子上,姜向北正揭开篮子上的布,底下一片片切成片的面包整齐码放在其中。 “小同志,你这是卖的啥?” 还是短发女同志先出声,视线在前面几个饭盒里转来转去。 鸡窝菜,番茄,午餐肉,还有煎好的鸡蛋。 两个透明玻璃罐里的酱酸酸甜甜,酸甜味直冲人鼻腔引得人口水直流。 “外国人叫三明治,我这叫夹心面包。” 三明治这个名字外国味儿太足,在眼下还没完全接受国外资讯的国内,为减少麻烦最好还是先取个接受度高的名字。 “夹心面包?” 两人果然都更接受后面这个名字,短发女同志笑着指向饭盒里的那些配料:“就是夹这些?” “对,也可以夹野果子酱。”姜向北说。 “刘瑶,咱们买个试试,反正今天也没空吃午饭。” 被叫刘瑶的长辫子女同志羞涩地点了点头,看姜向北看她,不好意思地连忙错开了视线。 “一号一毛,二号两毛,三号五毛,同志想吃哪种?” “我瞧着面包都差不多,有啥区别?” 区别就是一毛的就两片面包加点番茄和生菜,两毛的多了个鸡蛋,五毛的多了两片午餐肉罐头。 “刘瑶,你吃哪种?”短发女同志问刘瑶。 初一听五毛的价格确实贵得离谱,但姜向北一说有两片罐头肉,那也就合理了许多。 以前要不是家里有军人津贴里偶尔会发,午餐肉罐头那就属于稀缺货。 “我要五毛的。”长发女同志说完就又害羞地看向了一边。 这是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相当好爽的最优质客人。 “好嘞!” 摆摊五分钟不到,三明治小摊就开张了。 所有材料叠放好,红白亮色的酱各舀一勺子,面包合上用白纸一包。 “要现在吃还是等会吃?” “到办公室再吃。”刘瑶小声地赶忙回。、 “行。” 锋利的长刀子将面包一分为二,又拿出个方形的小竹篮子把两半面包放了进去。 面包整整齐齐地放入篮子里,直接提起竹篮子递给刘瑶:“要是下回来再来,带上竹篮子可以少五分钱。 不说价格,不说味道。 光是小竹篮里两半五颜六色的面包就叫人看得移不开目光。 刘瑶找不到具体形容词能表达此刻的心情。 但她还是头回买到这么又精致又好看的吃食,好看得都让人舍不得下口。 “那我也要个五毛的。” 原本也想买个三毛的短发女同志一看这阵势,立马就改变了决定。 两人都舍不得提着小篮子,双双捧着穿过街道,走进了被人民医院遮挡住视线的省检察院大院。 检察院公检科。 刘瑶把面包放到办公桌上,坐下先仔细地欣赏起来。 要是她此刻手里有个手机,姜向北敢肯定刘瑶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拍两张照片发朋友圈。 “看什么呢?” 午饭时间刚过,办公室陆陆续续有同事端着饭盒走了进来。 询问的是个慈眉善目的大姐,笑眯眯地坐到了对面办公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