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1212节
书迷正在阅读:小可爱穿越后成了大佬心尖宠、恋爱脑怎么你了、我有七个发疯人格[无限]、不是AB也不是O!怎么还被盯上、我靠极限运动封神、独悦你[带球跑]、沙雕美人揣崽连夜跑路、直男绑定cp系统后、我用娇妻系统称霸星际、敢向皇帝骗个娃
刘介当即起了戒备,赔笑着反问道:“五郎问此事做什么?” 杜五郎惯与这些低阶官吏打交道,到了关键时候倒也有些急智。 “不瞒你,有个机密消息在当时走漏了,但我知道,绝不是我走漏的。思来想去,会不会是陛下当时还见了别的人。” 刘介眼中精光闪动,手抚着那稀疏的胡须,也不知在想什么,却就是不回答这句话。 杜五郎眼睛里马上就显出了诚恳之态,道:“此事关乎我的性命,你若能告诉我,可就是帮了我大忙了。” 刘介思忖着,时不时偷瞥他一眼,似乎在考量着帮他的回报与风险。 末了,他终于是开了口。 “此事我告诉五郎,可是冒着性命之危啊。” “我绝不忘刘公之恩义。” “其实陛下进洛阳城以后,先见了另一人,那人如今可是朝野最让人胆颤心惊的……” *** 一场朝会结束,宗卿又有十数人被赐死、流放。 明面上的罪名有,且证据确凿,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群臣心里清楚,天子这么做无非是因为和群政主派人杀掉了杨妃。 说来,杨妃与当今天子的私情已成了李氏宗庙的耻辱,和政郡主有魄力、有能力将这个污点抹掉,可谓是女中丈夫,值得敬佩。 听说如今她已经被捕归案了,却不知天子要如何处置。 而还有一些人私心里认为,其实就连和政郡主刺杀杨妃一事都是借口,天子就是想要颠覆大唐。 究其原因,三庶人案使得李倩从小长于贱隶之中,如今虽居于尊位,实则已被熏成了贱骨头。 在压抑的气氛中散了朝。 李泌近来都没有去政事堂,而是将文书印信都带回家中。 上一个这么做的宰相还是李林甫。 因此,对李泌指指点点的人也不在少数,怎么戳心就怎么冷嘲热讽。 “看样子,大唐宗庙要葬送在李泌的妙计中喽。” 面对这些风言风语,李泌始终不作理会。 他回到家中,径直进了书房。 很快有人进来,禀道:“查到了。” “说。” “与圣人一起回东都的官员叫刘介,那几日圣人是用了的他的信印行事。” 李泌喃喃道:“怪不得始终查不到。” “我们已经在向刘介套话了,想必很快便有结果。” “莫被圣人察觉了。” “喏。” 那人退了下去,接着,闲云过来道:“道长,你要见的人来了。” “请他进来吧。” 一个戴着斗笠的健壮男子便进了书房,却是郭子仪之子郭晞。 李泌抬头看向郭晞,先是寒暄了几句。 “郭公还好吧?” “赋闲在家,自在得很。” “让人心生羡慕啊。” 郭晞轻哂一声,只当李泌是在说风凉话。 可他这次来之前,郭子仪却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他“你不可怪罪李泌,他是把老夫没能办成之事担起来了啊”。 郭晞也听了近来发生之事,不愿废话,开门见山道:“你若是想怂恿我等再起兵,趁早死心。” 说来,以前李泌助李亨争位之时,郭子仪却倒向了薛白;此前郭子仪起兵,李泌却又出手镇压了下来。彼此还从未同步过。 他们这些李唐的忠臣,就是被这般时而拉拢、时而打压而分化了,难以同心协力。 “放心吧。”李泌道:“天下好不容易安稳下来,我断不会使之再起兵祸。” 郭晞道:“陛下饶了郭氏一门,我对陛下重恩唯有感念,绝不背叛陛下。” 这番话未必是真心,有可能是不信任李泌,但话说得很死,不给任何说服他的希望。 何况郭子仪已被罢官去职,赋闲在家,手中并无兵权。 李泌遂干脆有话直说,道:“郭公与和政郡主可有往来?” 这才是他请郭晞来的原因,既然李月菟曾私下拜访过仆固怀恩,那么,郭子仪当时起兵反对薛白或许也有她的怂恿。 果然,郭晞脸色一变,不再像方才那般傲慢了。 “这次的事,会牵扯到郭家?” “说吧。”李泌道,“与郡主有几次往来?商议了什么?” “当时我阿爷不是因为郡主才起兵的,完全是因陛下不肯承认李氏子孙的身份……还有就是,和政群主为了向阿爷证明此事,告诉阿爷,她与陛下有私情。” “何意?”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李泌道:“与其让陛下查到郭家牵扯到了和政郡主一案,倒不如让郭公主动向陛下交代。你回去之后,请郭公上书一封,详叙因由如何?” “交代什么?我阿爷已无权无职,该付出的代价全都已经付过了。” “你可知今日又有几人被抄斩流放?!”李泌拿出宰相的威风叱道,“郭家也想落得这等下场吗?!” 郭晞并不想听李泌的,但他不如李泌聪明,很快便被吓到了,几句话之后,还是答应会向郭子仪传话。 可他不知,李泌这么做,是为了让郭子仪出面平息事态。 之前,郭子仪牵扯到谋反大案,可薛白并没有杀他,为何? 不是薛白宽仁,而是因为郭子仪在朔方军中的威望太大了。薛白也忌惮引起边军巨变,于是息事宁人,只将郭子仪圈禁在长安。 换言之,郭子仪依旧是李泌手上一个极有份量的筹码,让郭子仪求情可以让薛白慎重考虑还要不要把案子扩大化。 李泌的布置远不仅于此。 他还写信给了李光弼、封常清、颜杲卿等封疆大吏,以及闲居在家乡的颜真卿,请他们上奏规劝天子。 目的是让薛白知道,支持李唐的势力依旧很强大。 他这边接连布置,很快,薛白也一一有了应对。 先是郭晞。 就在郭子仪上表的次日,有两人拜访了郭晞,递给了他一封帖子。 “讲武堂?这是什么?” “大唐军官学堂。郭将军若想重返沙场,继承父辈荣勋,只需要在讲武堂就学两年,诸试都能通过,则可官复原职,重新掌兵。” 说话的是岑参,穿的是一身军袍,显得雄壮英武,让郭晞不由心生羡慕。 可他还是不太相信,道:“真的?像我这等铸下大错之人……” “这是圣旨,天子之言,岂有假的?” 与岑参同来的另一人名叫武就,一脸的络腮胡,看着是个凶猛大汉,却有着沉稳多智的眼神。 郭晞不知此事代表着什么,不敢当即答应下来。 正犹豫间,岑参问道:“你可知我此间在何处任职?” “何处?” “曾在西域数年,归京后在鸿胪寺,负责打探诸国情报。”岑参道,“你可知这些年我大唐国力蒸蒸日上,而吐蕃内讧,就在两日前,陛下已放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归国了。” 郭晞眼神一变。 他明白此事的意义,事实上,他还知道吐蕃公主在长安生下了一儿一女,虽从没说过孩子的生父是谁,他却有所猜测。 “赤松德赞这一去,西边必有变局。”武就道。 “不妨再告诉你一事。”岑参道,“正兴元年,有一支商队向西出发,同时给西域诸国带去了圣人登基的消息,可惜,西域的商路已被人控制,他们成了俘虏,被押往底格里斯河之后,发现那里建起了一个媲美长安的大城,名为巴格达,你可知它属于谁?” “谁?” “曾击败过高仙芝的大食人。”武就道,“安西都护府已上奏,整兵秣马,早晚要一雪前耻!” 岑参拍了拍郭晞的肩,声音激昂起来,道:“来讲武堂吧,待你重归沙场之日,多的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机!”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功名祗向马上取,方是英雄一丈夫!” “不错,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郭将军难道没想过有朝一日功业胜于乃父吗?!” 岑参、武就不擅长花言巧语,但慷慨激昂最能打动郭晞。 经历了一场大变乱之后,大唐似乎开始从低迷中走了出来,渐渐恢复当初的豪迈之气。 “好!”郭晞终是大声应道:“我去!” 很快,他便在讲武堂中与世隔绝,也使郭家与朝堂上的纷争隔绝开来。 *** 李泌得知薛白把赤松德赞放回了吐蕃,便知让李光弼威慑薛白的想法落空了。 果不其然,就在郭晞进入讲武堂的当天,薛白下诏把剑南道节度使之职一分为四,像对待其它诸道一样把兵、民、财、法之权分开,加强了朝廷的掌控力。 紧接着,又在姚州设置重镇,任命了一人为姚州安抚使,在削了李光弼的民、财、法之权后,还减了他一部分的兵权。 新任的姚州安抚使名叫王天运,正是当年随薛白攻南诏的将领。 面对这一系列的改变,李光弼没有表现出不满的情绪。